裴晉公祠
2009年秋,剛剛升入小學的小孫子突然向我提出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爺爺,我不想姓裴了!”我問為什么,他說:“同學們都說姓裴不好聽。”我當時感到十分驚詫。在這之前,我只知道百家姓里有“裴陸榮翁”,但對家族歷史了解甚少,也未曾聽說過“裴氏家族”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家族檔案資料。
聽父輩說祖父那輩是民國時期從錦西虹螺峴逃荒來到阜新的。祖父兄弟六人,祖父在解放前很早就病故了,除此之外我再也不知道家族的歷史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報紙上看到山西省運城市委副書記寫的《毛澤東平生唯一贊譽的裴氏家族》的文章,這才知道“裴氏家族”的祖籍在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宰相世家”,素有“中華宰相村”之稱。如今在裴柏村還完好地保存著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載體的“家族檔案”。
為了追根尋源,飽覽家族檔案資料,了解家族歷史,也更為了讓小孫子通過看家族檔案資料從而勵志,為姓裴而感到驕傲與自豪,我和老伴于2009年國慶節休假,帶著小孫子一同來到了河東裴氏故里——裴柏村。車行在臨近裴柏村的大運高速公路上,遠遠地就看到了“中華宰相村歡迎您”,走進村口一眼就看到了村廣場東側莊嚴豎立著的一塊高大石碑,上書“裴晉公故里”,廣場中央矗立一尊高大的石像,他就是“中興賢相”——裴度,廣場的高墻上寫著“天下無二裴”,所有這些使我的精神為之一振。
接待我們的是裴氏家族檔案資料館館長裴建民宗親。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拜訪了裴柏村的“裴晉公祠”,寫了《裴村記》收入他的《日知錄》內,贊揚裴柏村歷史文化深厚,人才輩出。1994年新華社社長穆青來此,題寫了“裴氏碑苑”,他說,一個村子出了59個宰相,可以稱為“宰相村”了,這就是“宰相村”稱謂的來歷。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其所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首推裴氏而后他人,取冠萬姓。盡管裴氏支派繁多,但考其譜系源流,追其本末出處,蓋出自聞喜之裴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拾級而上一百一十八級臺階,喻指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了五十九名宰相和五十九名大將軍總計一百一十八人,來到了“五祖像”碑前,祭拜了祖先,步入裴氏名人館,我的眼前為之一亮,在這不足200平方米的館房里,保存了大量的裴氏名人檔案資料,墻壁上一幅剛毅清正的畫像吸引了我,那是裴度。他平定藩鎮、恢復中央集權,屢建軍功,被人譽為“中興賢相”。他為人正直,居官廉明,曾輔佐過唐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位皇帝。裴行儉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深通兵法,善于征戰,數次平定突厥叛亂,安定了北國邊塞,而且還著有軍事書籍《選譜》10卷。唐代的政治家裴耀卿,他整頓漕運,發展經濟,三年運往長安的糧食多達750萬斛,改變了高宗到玄宗期間“天災時起、關中糧荒”的困境,在開元年間傳為佳話。令人敬服的是,在這個以政治而顯赫的家族中,閃耀著人文科學的星光。晉代司空裴秀,利用方格比例,主持繪制出當時全國古今地圖《禹貢地輿圖》18幅,還繪出了全國的《地形方丈圖》。他總結繪圖經驗,確定了“制圖六體”的理論。這一理論比歐洲地圖學家托勒密要早600多年,可以說,世界“地圖學”是從裴秀開始的。此外,還有聞名于史學界的史學三裴,即裴松之、裴洇、裴子野。裴松之著寫《三國志注》,開注史之先河;裴洇撰寫《史記集解》80卷,流芳百世;裴子野撰《宋略》20卷,享譽古今。在中國外交史上,裴氏族人也留下了醒目的一筆。隋代,裴矩親赴張掖,與西域各國貿易通商,調查記載了途中各地區交通、山川、河流、特產、民俗等情況,著有《西域國記》3卷。裴世清則第一個率隋政府友好使團出訪日本,他們從山東出發,走海路,途經百濟、耽羅、都絲麻等十個國家,抵達日本后,日方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名人館的檔案資料使我深刻地感到族人千年顯赫,冠裳不絕,不但政治、軍事上將相接踵,英才輩出,而且在歷史、地理、哲學、外交等方面同樣燦若群星,閃耀古今。
走出名人館來到裴晉公祠,裴晉公祠當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貞觀五年(公元629年),后因裴度封晉國公,改名為晉公祠。當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是一座宏偉的宮殿式建筑,有山門、儀門,獻殿和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過,可惜一部分建筑毀于1947年的戰亂,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滅頂之災的是1958年的大躍進,那一年,裴家祠堂中的無數珍貴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庫,無數精美的木雕被燒毀,裴建民館長如是說。
拜祭完裴晉公祠后,步行來到裴氏碑廊,這里保存古碑已僅有數十通,但可以稱得上是中華精品書刻博物館,在史料和書法藝術上均有很高價值。其中的《裴鴻碑》,魏隸合一,書法穩健,鐫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公元568年),是裴氏現存最早的碑刻?!杜徵R民碑》,由唐初史學家李白撰文,書法家殷令名書寫,楷體,既近顏風,又含柳意,端莊凝重,筆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張九齡撰文,唐玄宗李隆基親書,行書,用筆豪放,字體俊美?!镀交次鞅?,由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撰文,清咸豐年間軍機大臣祁雋藻重書。此碑記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吳元濟叛亂的功績,共刻四石,并排聳立,氣勢磅礴,文、書、刻俱佳,被稱為“三絕碑”??赐赀@些珍貴的歷史實物檔案,我更加為族人的豐功偉績感到自豪,也同時為能在戰亂中完整地保存下來家族檔案的族人而感到欣慰。
建民館長帶我們參觀完家族歷史檔案后,又帶我們去看正在整理的收集到的全國各地裴氏后裔捐獻的家族檔案資料。這里有:中國第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手書的“天下無二裴”,新華社社長穆青題寫的“裴氏碑苑”,山西省省委書記陶魯笳參觀裴氏遺址后的賦詩“裴氏宰相五十九,出生一村世罕見。九鳳朝陽天賜美,千年奇柏游人戀”,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祖莊祭祖提寫的“弘揚裴氏文化,建設和諧社會”,《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山西日報》等諸多報刊報道的裴氏家族文章,全國各地裴氏分支的家譜,贊揚裴氏家族文化的書籍,歷年來裴氏家族成員與祖莊通信的信件以及編輯整理的家族史料,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外和全國各地裴氏后裔每年三月三祭祖活動的錄像帶、照片、光盤……所有這些檔案均被整齊劃一、分門別類地放在檔案柜中供族人參觀。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我們心中充滿了激動之情,小孫子更是高興得不得了,回家的路上,他對《裴氏春秋》等書籍愛不釋手,逐頁瀏覽,到家后還考他父親:“你知道我們老裴家出過59個宰相,59個大將軍嗎?天下的裴姓是一家嗎?你參觀過山西裴柏村的裴氏家族檔案嗎?”當我再問他還愿意姓裴不?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當然姓裴了!長大了我也要當大將軍!”
家族檔案是家族及家族中每個成員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可歸屬個人的保存備查的文字、圖表、音像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它需要每個家族成員將最能代表家族發展歷史的檔案資料匯集在一起進行集中存放,統一管理。從我的小孫子不愿姓裴到以姓裴為榮這個典型事例,我們不難看出家族檔案是傳承家族優秀文化,勵志家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