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池州市檔案館圖書資料室完成全面升級改造,通過空間優化、資源擴容、技術賦能等舉措,實現從“傳統館藏”到“多元服務”的功能躍升,成為市民親近文化、研究者汲取養分的新陣地。
空間重構,功能分區更趨精細化。此次升級以“高效利用、便民惠民”為原則,對原有空間進行科學規劃。增設綜合借閱區,配置舒適閱覽桌椅、茶座,方便市民現場查閱書籍、報刊。開辟特色文獻展陳區,集中展示《池州文叢》《大九華》《池州社會科學》等本土特色出版物,凸顯地域文化底蘊。打造數字圖書,接入檔案管理系統,實現電子圖書在線檢索與遠程調閱,推動“智慧檔案”服務落地。
資源擴容,本土文化珍品加速集聚。市檔案館通過“部門協作+社會征集”雙渠道充實館藏,重點征集池州人寫的書,寫池州的書。聯動本土文化機構,市文聯、作協、社科聯等單位近期捐贈《池州文萃》《池州社會科學》《大九華》合訂本等刊物50余套,系統記錄池州文藝發展脈絡。發動作家個人捐贈,阮德勝、何家榮、劉向陽等本土作家捐贈個人專著30余冊,涵蓋詩歌、散文、歷史研究等領域,豐富地方文獻體系。拓展特色專題收藏,新增“非遺文化”“鄉村振興”等專題書架,重點收錄與池州民俗、產業發展相關的文獻資料。
技術賦能,智能管理提升服務效能。智能檢索系統通過關鍵詞搜索,可快速定位紙質文獻與電子資源,查詢效率提升50%以上。環境監控系統實時監測溫濕度、光照強度,自動啟動防蟲、防潮措施,保障文獻保存安全。線上服務平臺同步開通“檔案查詢”平臺,市民可在線預約閱覽、提交資料查閱申請,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升級后的圖書資料室不僅是檔案存儲場所,更是文化傳播的‘活窗口’。”下一步,市檔案館將圍繞本土文化舉辦讀書分享會、專題講座等活動,推動館藏資源“動起來”“用起來”,為池州文化強市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檔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