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家報社都設有檔案室,但多數情況下,其中的檔案都不會被“打擾”。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紐約時報》的館藏照片卻在近日成為奧運虛擬現實產品中炙手可熱的“明星”。
日前,《紐約時報》推出一部電影,名為《現代奧運會》,時長約8分鐘,由資深圖像編輯格雷厄姆·羅伯茨出任導演。影片主要講述百年奧運歷史,觀眾通過VR(虛擬現實)設備不僅能身臨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賽場,見證1932年查哈麗姬斯在田徑場上獲得的歷史性勝利,還可目睹2008年牙買加飛人博爾特擊敗理查德·湯普森的場景。
“與以往報道和解說奧運會的方式不同,此次借助VR技術,觀眾可置身于過去某些場景并獲得獨一無二的視覺體驗。”羅伯茨表示:“影片中用到的絕大多數照片都是出自《紐約時報》的檔案室。”
《現代奧運會》是《紐約時報》推出的第一部全實景360度立體虛擬現實影片,其立體效果是由Google Jump?借助16陣列攝像機經某種算法將圖像拼接在一起而實現的。羅伯茨對這一技術印象深刻,以至于看到完成效果時,他給了谷歌工程師一個大大的擁抱。此外,TheMill(視覺效果和內容創作工作室)也參與了該片的制作,其主要負責把照片轉換成三維影像。
數月以前,《紐約時報》發布了其第一部完整的虛擬現實影片——《流離失所》。此后,其一直嘗試將新的表現手法融入電影之中。
迄今,《紐約時報》的VR?App下載量已超過90萬次,其CEO馬克·湯普森已將VR視為公司未來“視覺戰略”的一部分。目前,《紐約時報》每月均推出一部虛擬現實影片。羅伯茨表示:“VR技術日新月異,每完成一部電影,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