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檔案館注重挖掘檔案資源,弘揚科學精神,將檔案資源與科普活動有機融合,探索推進“檔案+科普”育人模式。
一是創新推出檔案科普項目“檔案學苑”。區檔案館與區教體局聯合推出“檔案學苑”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項目,聚焦“檔案文化+科普育人”品牌,將家史、家風和家教變為可見、可觸、可傳承的資料。檔案學苑以普及家庭檔案知識為主,同時,借助載體多樣、展品豐富的多個展區,在參與實踐互動同時,推動形成家庭檔案收集管理的好習慣,營造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活動期間檔案館授課老師采取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實踐操作法等形式,將原本枯燥單一的檔案管理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趣味常識,不斷增加互動性和動手實踐能力。結合館內展廳和館藏資源、自主設計了4項研學課程,部分課程還被編入區校本教材。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力求寓教于樂,找到一種生動有效的檔案育人形式。
二是推出“為明天”青少年社科系列活動。全國科普日期間,圍繞“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主題,開展系列科普活動。重點打造并推出“為明天”青少年社科系列活動,充分發揮檔案館優勢,探索綠色建筑、智能樓宇、智慧檔案、互動體驗“四駕馬車”科普實踐模式,著重用好綠色建筑設備觀察區、智慧檔案運行體驗區、家庭檔案實踐操作區、科教文化實地參觀區、科教影片點播觀賞區等關鍵點位。持續深入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科普活動,為社會公眾提供及時、有效、周到的科普服務,更好地發揮檔案資政育人作用。
三是立足檔案育人推進科普書籍編纂。用檔案講好市北故事,用檔案見證市北發展,一年來,陸續完成《記憶中的市北之那些村落》等書籍及科普紀錄片《循源》系列的《金脈之融》《工造之秋》攝制。編研成果產生后,除向包括學校在內的有關單位贈送外,通過參評、比賽等渠道,叢書曾獲評省優秀地情研究成果、省檔案編研創新案例、省檔案學成果一等獎等。系列片在“方志中國”“愛市北”“優酷”“騰訊視頻”等融媒體平臺播出,曾創造出超350萬人次的月瀏覽量,取得全國地方志音視頻類精品成果、省檔案編研示范案例等多項榮譽。
四是史料實物征集助力科普活動開展。推出不同模式下征集規范與流程等一系列征集制度,叫響“收藏市北”征集品牌,基本每月都有重量級檔案史料進館。陸續征集到陳夢等數位奧運冠軍的訓練隊服、球拍及奧運系列收藏品,清朝民國時期古籍圖書,已破產改制等企業的生產用品,拆遷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非遺傳承人留存用品及史料,包括漢代繩紋陶罐、明代銅鏡、青島早期地圖等實物檔案,年均征集史料及實物檔案超千件,有力支持了科普活動的開展。區檔案館向省館報送征集案例,獲評山東省特色檔案征集示范案例、獲評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聲像檔案征集優秀案例。
五是做好科普教育基地接待服務。全力發揮好科普教育基地賦能作用,做好參觀接待服務,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日常科普活動中,區檔案館按照規程,制定重要活動保障工作預案,從科普講解、后勤服務、車輛調度、設施保障等多方面精細化部署,統籌安排,保證了各項活動順利實施圓滿完成。特別是利用寒暑假,面向青少年舉辦科普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受眾覆蓋大中小學,年均超2000余人次參與活動。
下一步,市北區檔案館將不斷提升基地接待、管理業務水平,實施精細化管理,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進一步打磨不同方式方法的科普活動,提高科普活動成效,進一步挖掘科普知識的深度廣度,拓寬科普活動知識面,持續發揮好科普教育基地賦能作用,助力檔案科普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