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禮縣檔案館完成城關鎮東臺村民間社火檔案挖掘整理編研工作。
2022年春節期間,禮縣政協委員會抽調縣內相關專業人員組織挖掘整理編研本縣本土民間社火文史資料,準備編印出版《禮縣社火》一書,禮縣檔案館積極參與,承擔了縣內鄉村社火表演照片資料檔案收集工作和城關鎮東臺村民間社火“高蹺”的檔案挖掘整理編研工作。檔案館專業人員先后多次深入城關鎮東臺村走訪村委會負責人、民間社火傳承人,對該村民間社火進行了全方位深度采訪、拍照。東臺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民間社火代代相承,其內容除了舞龍、狂獅、劃旱船、趕毛驢、扭秧歌、耍花棍、大頭娃娃等外,當屬“高蹺”最有代表性,在縣境內高蹺社火藝術中獨具魅力。
東臺村高蹺,俗稱高腳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社火藝術,也是該村社火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種類,表演內容豐富,所扮演的折子戲劇目主要有《黃河陣》《萬仙陣》《三打祝家莊》《反五關》《過玄關》等10余本。高蹺表演時一般選本村18到30歲的年輕人參與,最少為15架,最多時為30多架。演員畫臉裝扮后,分別用最高2米左右,最低也要在1米左右的松木椽或者柳木椽制作的木腿子緊系在小腿外側,依劇情要求列隊而行,并按劇情作啞劇動作,時而“圓場”,時而“龍擺尾”“插花”,行走自如,有驚無險。
禮縣檔案館相關人員通過為期十多天走訪,共采訪民間藝人、文化愛好者、社火表演者等人士10多名,征集到該村民間社火表演時的唱詞《撒金錢》《十對花》《趕船》《五鼠鬧東京》《姑娘采花園》《賽北京》《十二花梅》《大桃紅》《進狀元》《繡荷包》等珍貴文稿共17首(篇),收集社火表演老照片和視頻檔案10幅,加班加點撰寫了近5000字的《禮縣城關鎮東臺村民間社火的一支奇葩—高蹺》編研文章,從歷史淵源、基本規程、社火演出、活態特征、傳承現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客觀、詳實的整理挖掘。目前,該文已按期上報《禮縣社火》編委會,將于6月底集結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