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青海等代表團審議時,多次提到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檔案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一方面,派駐干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實施精準幫扶;另一方面,發揮檔案行業優勢,主動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檔案工作,征集展現脫貧攻堅成果的檔案資料,用檔案記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偉大歷程,彰顯檔案人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使命擔當。
提高站位,積極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
1. 堅持黨建引領,建立高效工作機制
省檔案館始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高位推進、抓實落細。省檔案館以黨建為引領,建立起高效并充滿活力的“1+2+3”黨建工作機制。“1”是明確黨建在各項工作中的主導和引領地位;“2”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同步推進;“3”是省檔案館、當地鎮政府和村委會三級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2. 集結優勢力量,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自2015年起,省檔案館先后派出14名優秀干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按照“前方派駐干部,后方全館參與”的方式,將脫貧攻堅工作與全館工作一體推進,夯實主體責任,全力為派駐干部提供堅實后盾。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為派駐干部所在村籌集協調口罩等防疫物資,提供資金、物質等方面的必要保障。
3. 輸血造血并舉,精準解決難題
省檔案館將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與館內20個黨支部對接,實現一包到底,脫貧不脫鉤。多方爭取專項資金581.36萬元,為三臺子村修建16.7公里長的水泥路,實現了全村道路水泥硬化路面全覆蓋;為三臺子村爭取到發展集體經濟的項目資金200萬元,建設櫻桃種植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還幫助籌建了文化廣場、圖書室、衛生室、檔案室、活動室,捐贈辦公桌椅、圖書、醫療器械、藥品、檔案柜等。在全館職工、駐村干部和當地政府、百姓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年底,省檔案館派駐干部所在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4. 發揮檔案優勢,實現“志智雙扶”
省檔案館堅持“志智雙扶”,館內先后有15名干部職工與13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累計捐助助學金4.7萬元。2017年5月,省檔案館以館內“清代皇室檔案展”“遼寧記憶展”為藍本,設計鄉土教育課程,在彰武縣雙廟鎮中心學校進行講授,講述遼寧悠久歷史及新中國發展歷程,利用檔案在中小學生間開展愛黨愛國愛鄉教育。2020年,省檔案館面向派駐干部所在地的中小學生開展“我眼中的脫貧攻堅”主題征文活動,共收到征文170篇,組織館內年輕干部為學生寫回信并送上學習用品;邀請社科專家到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專題講座,幫助貧困群眾轉變觀念,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實現外部幫扶和內生動力的“雙輪驅動”。
精準施策,科學指導鄉村振興檔案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相關要求,規范推動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農村基層社會治理,2018年5月,遼寧省檔案局(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等,聯合省委組織部編印了《遼寧省選派干部到鄉村檔案工作實用手冊》(以下簡稱《實用手冊》)。《實用手冊》主要分為農村基層黨建、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為民服務等專題,簡明扼要地提煉出精準扶貧檔案、鄉村檔案工作的政策依據和實務做法,著力解決農村檔案工作機構不健全、資料收集不完整、檔案整理不系統、保管條件不安全等問題。
《實用手冊》專門設置“精準扶貧檔案”一節,明確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檔案工作要與各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整體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同驗收的“五同”原則。要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重點圍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確權、五保供養、教育衛生、移民檔案等統籌建立健全精準扶貧檔案資源體系,保證精準扶貧檔案收集齊全、整理規范、保管安全、利用有效。《實用手冊》既強調了鄉村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又為基層檔案部門因地制宜、有所側重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指導。
《實用手冊》還列舉了通過利用鄉村檔案解決動遷改造、保障集體經濟發展、化解林地糾紛、助力黨建工作的實例,對于增強選派干部檔案意識和規范脫貧攻堅檔案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工具書將該手冊發放給全省1.2萬余名選派干部,得到廣大扶貧干部和各鄉村基層組織的歡迎。
遼寧省檔案館在阜新市彰武中心學校開展“送展覽進課堂”活動
以檔為憑,全面記錄脫貧攻堅成果
1. 征集脫貧攻堅檔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全面做好脫貧攻堅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省檔案館面向社會開展主題為“聚焦脫貧攻堅 檔案見證歷史”的檔案資料征集活動,先后征集到300余件檔案。包括特色產業項目檔案、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日記等各類文字材料,以及照片、視頻等。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遼寧脫貧攻堅、扶貧開發工作豐碩成果。
2. 采集脫貧攻堅成果影像
為全方位、多角度記錄遼寧在精準脫貧戰役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2020年年初,省檔案館提早謀劃、主動作為,專項開展省直單位扶貧干部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影像采集工作,并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強力推進。一年多來,通過實地走訪、跟蹤采訪等方式共采集160余個扶貧點的圖片4500余張、視頻55個、文字材料50余份,記錄了1100余名駐村干部的扶貧生活,展現了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
3. 策劃舉辦脫貧攻堅檔案圖片展
目前,省檔案館已將征集到的脫貧攻堅檔案資料作為專題集中保管。下一步,省檔案館將對館藏1000余份影像資料、5000余張圖片資料等進行系統開發,策劃舉辦“遼寧省脫貧攻堅偉大成就檔案圖片展”。用檔案記錄脫貧攻堅的不凡歷程,講好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充分發揮檔案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遼寧省檔案館駐阜新市彰武縣三臺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整理脫貧攻堅檔案資料
創新思路,促進鄉村振興檔案工作走深走實
1. 助力產業振興
省檔案館聚焦產業特色,主動為農村經濟、鄉鎮企業提供檔案支持。一是為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檔案支持。遼寧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為推動形成溫泉特色經濟,省檔案館從館藏日偽時期檔案資料中選取思拉堡、湯河、五龍背、建平熱水塘等25處溫泉資源的調查材料編成《日偽時期遼寧地區溫泉調查》,助力形成特色品牌,其中“溫泉小鎮”遼陽湯河鎮已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全國特色小鎮。此外,省檔案館還圍繞大連莊河、鞍山孤山鎮等地金礦資源,編研形成《遼東半島金礦調查報告》。二是服務重點建設項目。為幫助遼中區茨榆坨家居建材市場完成升級改造,省檔案館為其提供省農業廳關于茨榆坨市場征地批復及市場平面圖等相關檔案,助力打造家居建材、商貿物流產業集群。
2. 助力文化振興
加大對鄉村歷史人文、民風民俗等檔案史料的整理保護,深挖鄉村特色檔案資源,打造鄉村檔案文化宣傳陣地。一是留存鄉村記憶。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腰站村以《清永陵志》《愛新覺羅宗譜》等檔案資料為依托,加強文物古跡和民族村居保護,傳承滿族剪紙技藝,該技藝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鐵嶺縣新臺子鎮八里莊村依據土地丈放檔案、民國時期大八里莊鄉立兩等小學堂檔案等資料,編修村志、籌建村史館,留住鄉愁記憶。二是發展文化旅游。遼寧省檔案學會在大連市普蘭店區墨盤鄉珉琚生態旅游度假區舉辦“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的革命斗爭掠影”檔案圖片展,并在旅游民宿的房間內加入紅色檔案元素,放置反映遼寧革命斗爭歷程的檔案宣傳品,用紅色記憶激活綠色資源,讓游客在休閑度假中感受紅色文化,讓革命精神永續傳承。營口市熊岳鎮依據檔案史料修復城墻、石碑等,建成“明清一條街”,讓千年古鎮煥發新風采,成為文旅打卡地。
3. 助力為民服務
發揮檔案原始憑證作用,幫助百姓解決民生難題。一是開展便民服務。省檔案館與沈陽市蘇家屯檔案館等開啟民生檔案跨館利用服務。盤錦市大洼區大洼街道5個涉農社區在危房改造過程中,依據鄉鎮建設類檔案,實施安居工程,讓當地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二是維護百姓合法權益。岫巖縣龍潭鎮在林權改革中依據工程造林施工設計檔案對鎮轄區山林邊界“四至”進行權屬認定,為全鎮4126戶村民重新辦理林權證,避免村民因邊界不清引發糾紛,保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下一步,省檔案館將繼續推進檔案服務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工作,一方面,根據地域特點、文化特色加強檔案史料收集搶救和口述檔案的采集搶救,豐富館藏鄉村振興檔案資源體系;另一方面,加快推進“一網通辦”檔案服務,使民生檔案便民遠程查詢出證服務延伸到村,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貢獻檔案智慧和檔案力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檔案館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