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這樣一支功勛卓著部隊,解放戰爭時期北戰南征,并且參加了被譽為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之一的塔山阻擊戰。1949年年初,這支部隊被安排在北平西苑機場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檢閱,毛主席特意停在部隊前面,凝視戰旗感慨地說:“這就是錦州戰役作戰的那個部隊啊!”2013年,習近平主席親切接見來自該部隊的人大代表時說:“希望你們發揚優良傳統,強化戰斗精神,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這支部隊就是原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4團,該團有個響亮的名字——塔山英雄團。
“塔山英雄團”旗
烽火淬煉,忠心鑄魂
塔山英雄團的“火種”誕生在膠東大地。1940年,八路軍山東縱隊組建了塔山英雄團的前身第5支隊16團,該團在抗日戰爭時期轉戰膠東半島,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英勇斗爭。從硝煙中一路走來,這支部隊錘煉出赤膽忠心,鍛造出鋼筋鐵骨,做好了隨時迎接任何困難艱險,打贏任何苦戰硬仗的準備。
1945年,該團挺進東北。1946年,改番號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12師34團。1948年,整編為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4團。4縱的名號在東北戰場上如雷貫耳,首戰營口、兩克鞍山、三保本溪、四保臨江,更是打贏了著名的新開嶺戰役。在1946年的新開嶺戰役中,34團從伏擊圈左后側向號稱“千里駒”的國民黨軍第25師發起進攻,并在關鍵時刻頂住重兵沖擊,牢牢切斷國民黨軍退路,與兄弟部隊一起全殲國民黨軍第25師8000余人,俘虜師長以下5000余人,首創東北戰場全殲國民黨軍1個主力師的紀錄。
驕人戰績的背后,是部隊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在1948年4月34團《擁黨運動總結報告》中曾記載:“一切戰斗運動、工作成績都是黨領導的功勞,離開了黨的領導,都是不可能的。”經過充分動員醞釀,34團舉行了擁黨大會,大會組織模范黨員作事跡報告,同時宣布對問題黨員的處分決定。在熱烈掌聲和樂聲中,團里為模范黨員和新入黨同志佩戴了大紅花。黨員們切實感受到了榮譽感使命感,紛紛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完不成任務不回來。群眾不由自主地感慨:“比立功還要光榮!”會后大家紛紛要求入黨,幾天之內團黨委收到入黨申請書200多份,大家都表示堅決要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服務到底,自覺接受黨在今后戰斗、工作中的考驗。有人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死了也要入黨!”34團正是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確保了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與絕對可靠,激發了官兵旺盛的革命熱情和堅強的精神力量,筑牢了全體指戰員時刻準備為理想信念犧牲奉獻的思想基礎。
塔山阻擊,彪炳史冊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發起遼沈戰役,迅速關閉東北“大門”——錦州,以此徹底截斷國民黨東北部隊撤退到華北的通道,采取“關門打狗”的戰法,在東北戰場上將其全殲。蔣介石同樣意識到錦州關系著整個東北命運,親自部署東進兵團11個師和西進兵團12個師又3個旅馳援錦州,并命令駐守錦州的范漢杰集團6個師據城固守,調集海空軍進行支援,企圖形成錦州城下合圍我東北野戰軍的態勢。我野戰軍指揮部最擔心的問題不是攻城,而是阻援,國民黨軍西進兵團距離尚遠,但東進兵團已近在咫尺,一旦阻敵失敗,我攻城部隊將立刻受到夾擊。因此,阻援地絕不能被打穿。指揮部將阻援地定在了塔山,命令很明確: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4縱、11縱等部隊共8個師受命守備塔山。4縱布防塔山主陣地,12師34團作為第一梯隊,負責陣地正面防御。彼時,劍拔弩張的臨戰氛圍充斥在塔山上空。站在陣地前,4縱司令員吳克華看著指戰員們挺立的身軀,聽著他們“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口號,整理軍裝后莊嚴地行了個軍禮。4縱政委莫文燁對指揮員們說:“我們這回是死守,一步不退!敵人打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第一線!后面就是錦州,往后沒有我們的地方,就是打到最后一個人,打到最后一口氣,也要堅決完成任務!”4縱副司令員胡奇才親自到12師指揮作戰。這是一場人人準備好犧牲生命的戰斗,裝備工事都不再起決定作用,比拼的是決心和意志。
10月10日拂曉,國民黨軍集中全部炮火,對塔山全線猛轟,開始向塔山實施全線攻擊。隨著炮火而來的是國民黨軍整團整營的部隊成梯次連續不斷的沖鋒,戰斗一開始就顯現出一舉突破的態勢,我部分陣地一度失守。英勇的塔山守備部隊奮起反擊,與敵軍絞在一起,在陣地上進行殊死肉搏,經過一天血戰,終于將敵軍擊退。塔山阻擊戰幸存者、著名軍旅作家高玉寶,當年是塔山英雄團友鄰部隊35團的通信員,彼時的戰斗場景令他終生難忘:“我到9連傳達命令時他們正在吃飯,指導員把小餅子一擎,說,‘同志們,大家要吃飽,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后一頓飯了。’大家吃完飯后什么也沒說,沒有一個人提‘我家有父母’‘我家有子女’‘我死了怎么辦’,鎮定地背上武器進了陣地,最后就活了2個人,連長、指導員都犧牲了。”我們的指戰員,就是這樣地視死如歸,用血肉和意志將部隊鑄成一枚打不爛、拖不垮的鋼釘,牢牢地釘在了塔山陣地上。
10月14日,錦州總攻的烈焰沖天而起,塔山陣地上爆發出春雷般的歡騰聲,指戰員們沖到陣地高處嘶喊:“同志們!錦州打響了,我們加油干吶,敵人就要完蛋了!”哪怕處在最危險的關頭,指戰員們還是一心想著主攻方向是否順利。當天,4縱通令中表揚34團:“輕傷不下火線(重傷都不下火線)、重傷不苦叫,不僅是個口號,確實成了全體指戰員的實際行動。”
塔山阻擊戰是一場不惜一切代價的血拼。34團英勇頑強堅守陣地6個晝夜,戰至最后僅剩下21人。此戰頑強抗擊了國民黨軍海上、空中支援下的猛烈進攻,使國民黨軍距錦州僅三四十公里卻始終無法寸進。10月15日午時,國民黨軍東進兵團在塔山陣地前沿全線潰退。傍晚,“錦州解放”的消息傳來,塔山阻擊戰取得了偉大勝利,并由此永載史冊:“創造了塔山英雄部隊阻擊戰的范例,保證我攻錦部隊部署就緒,充分完成準備工作,對我攻克錦州,起了決定作用。”戰后,4縱授予34團“塔山英雄團”榮譽稱號。正如塔山英雄團戰歌所唱:“我們是塔山英雄團,英雄的戰旗迎風漫卷,光榮的歷史英雄寫,塔山阻擊戰威名天下傳。”
1948年10月14日,第4縱隊對塔山阻擊戰中典型單位的表揚通令
塔山精神,永放光芒
塔山阻擊戰后,一些國民黨官員哀嘆:“黨國之敗,敗于塔山。”關于塔山阻擊戰解放軍為什么會勝、國民黨軍為什么會敗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觀點認為這場戰斗國民黨軍敗在了內部傾軋、陸海空配合不密切、戰略戰術錯誤上,有的說這場戰斗解放軍勝在了作戰部署正確、政治工作充分、炮火支援得力上。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錦州戰役西進兵團總指揮廖耀湘,被俘后曾在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講課,課后也被人問到過這個問題,廖耀湘沉思許久后說:“國民黨的軍心渙散了。”這些答案都有道理,但都只是部分原因。關鍵的是我們的英雄部隊有一種無比珍貴、戰無不勝的精神,這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于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
70多年來,塔山精神滋養和塑造著一代代塔山英雄團官兵,這種精神融入他們的血脈、根植到靈魂深處,成為部隊精神“圖騰”。如今,重溫塔山戰史、祭拜塔山先烈、唱響塔山戰歌、爭當塔山傳人,已經成為塔山英雄團官兵必修的入門課。在國際軍事比賽、聯演聯訓、比武考核等重大活動中,塔山英雄團發揚光榮傳統,積極捍衛塔山榮譽,不斷續寫塔山輝煌。黨在戰爭重要關頭將歷史的重任交付給塔山英雄團,黨在紀念慶祝的盛典上將無上的榮光賦予塔山英雄團。2015年9月3日,黨和國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門前,以塔山英雄部隊為主組成的履帶步兵戰車方隊接受習近平主席檢閱。2019年10月1日,黨和國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還是在北京天安門前,伴隨著恢弘雄壯的《鋼鐵洪流進行曲》,塔山英雄團戰旗在百面戰旗方隊的第一排迎風飄揚。這是黨對堪為楷模的塔山英雄團的嘉許,也是對信仰鑄就的塔山精神的弘揚。
戰斗精神是軍人素質和覺悟的全面體現。習近平主席對培育戰斗精神高度重視,他曾特別指出,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固然要靠戰略戰術,要靠體制機制,要靠武器裝備,要靠綜合國力,但沒有戰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戰條件,軍隊也是不能打勝仗的。塔山精神是解放軍戰斗精神高地上的一面旗幟,血染的戰旗永續傳承,塔山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