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云南省昌寧縣檔案館通過探索創新“四大課堂”,深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深化主題學習,創新教育形式,掀起了黨史學習熱潮,讓紅色歷史深植黨員干部心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
一是深化“主題黨課”。昌寧縣檔案館在學好《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簡史》等書籍的同時,引導黨員利用“學習強國”“云嶺先鋒”等學習平臺進行在線自學、開展黨史知識在線答題,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干部大會開展集體學習和交流研討,掀起“講黨課講黨史”熱潮,在學習黨的百年偉大歷史過程中,汲取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通過黨員主講、討論發言、暢談感想,發動黨員干部群眾為中心工作建言獻策,將學習和實踐有機結合,實現了感情上的共鳴,行動上的共振。
二是打造“紅色課堂”。深入挖掘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對館藏檔案進行深入挖掘整理、編研利用,不斷完善“三名”(名人、名勝古跡、名牌產品)、“三特”(特色資源、特色文化、特色產業)、“三重”(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項目)檔案;加大紅色檔案文獻資料的征集力度,面向社會征集昌寧縣建黨100周年檔案資料,并利用征集到的檔案資料,為縣委籌備舉辦的“百年風華 茶鄉筑夢——昌寧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提供資料支持,全面助力全縣的黨史學習教育。
三是開辟“掌上課堂”。依托“互聯網+黨建”打造云端“掌上黨課”新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豐富黨史學習的教育資源,確保學習實際效果;深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創辦《昌寧檔案》微信公眾號,將館藏資源用好用活,生動展示昌寧在黨的領導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的輝煌成就,精心編輯了《王浩民——昌寧最早投身革命的共產黨人》《“邊縱”西進部隊挺進昌寧》等反映昌寧地方黨史的學習資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檔案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讓“死檔案”變成“活信息”,使館藏檔案資源變成豐富的學習內容,用檔案講述紅色歷史,有效地提高了黨員干部群眾學黨史的熱情。
四是推深“服務課堂”。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活動,將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與黨史學習教育相互嵌入、一體推進,認真開展便民惠民活動,做好檔案開放利用工作,為來館查閱資料群眾提供免費證件復印服務,組織機關檔案、家庭檔案收集整理志愿培訓工作,全方位開展好資政育人、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