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將僑批檔案保護和利用、數字檔案館建設等重點工作納入其中,作出明確部署:一是在“堅持守正創新,促進文化強省建設”部分,提出推動嶺南文化傳承創新,加強對丹霞山、開平碉樓、僑批檔案等世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記憶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二是在“推進數字化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部分, 提出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建設在線院線、數字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應用示范項目。把檔案事業納入《規劃綱要》,特別是將僑批檔案保護和利用連續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于檔案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是廣東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批檔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新修訂的檔案法要求、不斷加強檔案工作的重要舉措,為“十四五”時期全省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依據。
回顧“十三五”時期,廣東省的市縣檔案館建設與僑批檔案保護和利用等重點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新建成市縣檔案館73個,新增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長67.3%,整體建設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為進一步加強僑批檔案保護和管理,有效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承諾,廣東省積極推動地方立法,于2018年1月24日正式頒布省政府規章——《廣東省僑批檔案保護管理辦法》,在全國開了先河,為科學保護和有效利用僑批檔案資源提供了法治保障。同時,啟動全省僑批檔案管理系統數據采集,爭取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采集目錄及全文數據超過11.5萬條,為保護僑批檔案原件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5年,廣東各級檔案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精神,以推動檔案事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增強做好僑批檔案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僑批檔案征集整理、保護保管和研究開發,不斷擦亮廣東僑批檔案名片。同時,在全面完成市縣檔案館建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大力推廣應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積極探索建設智慧檔案館,為廣東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