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全省率先開展檔案工作服務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肥西縣柏堰社區、巢湖市建中村已成為全市村級檔案規范化建設管理、服務鄉村治理新亮點。
聚焦可持續發展,創新農村檔案工作體制機制
圍繞《村級檔案管理辦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村級檔案工作步入法治化、規范化、可持續發展軌道。
1. 創新經費投入機制
將試點村居檔案工作列入鄉鎮一類公益事業項目,健全財政投入長效機制。肥西縣桃花鎮、巢湖市黃麓鎮分別出臺專項文件,將試點村居檔案工作經費、檔案人員工資納入鎮財政年度預算,保障預算執行到位。
2. 創新用人機制
針對村級檔案工作無固定人員等問題,肥西縣柏堰社區通過公開選拔、鎮聘村用等方式,配備1名專職檔案員。巢湖市建中村從村干部中明確1名專職檔案員,通過擇優選配、業務培訓、崗位練兵等方式,維護隊伍穩定,確保檔案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3. 創新推進體制
縣(市)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及時研究解決試點中重大問題??h(市)檔案局加強業務指導、人員培訓。成員單位將試點工作與本單位工作同部署、同開展、同檢查、同驗收。鄉鎮黨委政府切實履行監督指導職能,確保人財物保障到位。試點村居負責落實試點方案,實現村級檔案管理常態化、長效化。
4. 創新考核機制
市委市政府將試點工作納入縣(市)黨委綜合考核和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內容。肥西縣柏堰社區制定檔案工作考核細則,對貢獻突出的社區干部、檔案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巢湖市建中村將檔案工作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和村(居)年度目標考核,激發檔案人員提升專業技能和干事創業的熱情。
聚焦關鍵環節,夯實鄉村治理檔案工作基礎
加強檔案資源、檔案安全、檔案利用三大體系建設,確保村級檔案存得下來、管得安全、用得方便。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構建合理的村級檔案資源體系。把群眾對基層治理的關注點轉化為檔案目錄清單,把鄉村治理實際需要劃轉為試點任務清單。一是堅持鄉村治理的價值導向。把在陽光村務、三資管理、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經營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社會綜治、村民自治、掃黑除惡、重大風險防范化解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優先納入歸檔范圍。二是堅持民生優先的價值導向。把疫情防控、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困難救助、戶籍管理、健康養老、重點民生工程建設等形成的文件資料,優先納入歸檔范圍。三是堅持資政育人的價值導向。把村居歷史沿革、鄉賢名人、族譜家譜、家訓家風、文明村鎮及各類實物檔案,作為村級檔案資源建設補充和延伸,服務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目前,肥西縣柏堰社區已收集檔案11類、9204卷(件),巢湖市建中村收集檔案17類、10617卷(件)。四是注重體現特色。肥西縣柏堰社區收集健康檔案、戶籍檔案2748卷(件);巢湖市建中村收集土地確權、扶貧檔案5427卷(件)。
第二,堅持底線思維,構建可靠的村級檔案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村級檔案室和村史館建設,落實檔案用房“三分開”和“八防”要求,確保檔案資源安全可靠。一是建設標準化村級檔案室。盤活存量集體資產,堅決避免大拆大建及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肥西縣柏堰社區利用村部辦公和閑置用房,投入45萬元,改造建成76平方米村級檔案室和70平方米村史館。巢湖市建中村利用1所廢棄村小學,投入20余萬元,改造建成40平方米村級檔案室和80平方米村史館。二是健全完善檔案管理制度。修訂完善《檔案人員崗位職責》《檔案工作獎懲制度》《文件材料歸檔制度》等9項制度,依法治檔、按制度管檔。三是建立檔案安全防范機制。定期開展檔案安全教育、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汛期安全檢查,確保檔案實體和檔案信息安全。
第三,堅持打通堵點,構建高效便捷的檔案利用體系。著眼推動城鄉檔案公共服務均等化,線上線下共發力,打通檔案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肥西縣柏堰社區已為143人次提供160卷(件)檔案調閱查詢,出具相關證明67份。巢湖市建中村為100余人次提供600余卷(件)檔案調閱查詢,出具相關證明110份。一是開設檔案服務窗口。肥西縣柏堰社區把村級檔案納入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在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增設檔案服務窗口。通過搭建檔案局域網,實現百姓查檔“一站式”服務。實行全程代理制,已代理服務24人。巢湖市建中村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設置檔案調閱臺,實行首問負責制度,受理群眾查詢。二是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肥西縣柏堰社區、巢湖市建中村檔案室分別錄入案卷級目錄3929、222條,文件級目錄16379、12326條,全文掃描65502、67247畫幅。巢湖市開通OA辦公系統,實現建中村、黃麓鎮與市數字檔案館聯網,致力實現“異地查檔,跨館出證”和群眾查閱檔案不出村的目標。三是匯編惠民惠企政策文件。肥西縣柏堰社區搜集縣鄉兩級近年來居民養老、低保、扶貧、教育、醫療、房屋征收、社會綜治等公開政務信息,分類匯編成冊20余本。巢湖市建中村匯編扶貧、民政、人社、醫保等各類惠民政策20本。四是搭建掌上查詢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利用手機實現掌上查檔。肥西縣柏堰社區開通檔案為民服務QQ群、微信公眾號、電話查詢等綠色通道,同時開展檔案法律法規宣傳。巢湖市建中村運用“互聯網+檔案”模式,建立檔案便民服務QQ群、微信群,及時更新惠民政策信息,形成“線上預約+專人指導+線下咨詢”模式。五是舉辦檔案展覽展示。依托村史館展示珍貴檔案,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培育村民文化自信、愛黨愛國愛家情懷,弘揚文明鄉風。肥西縣柏堰社區、巢湖市建中村挖掘展示村居歷史變遷、經濟發展、鄉情記憶和美好家園的檔案,凝聚親情鄉情力量建設家鄉。
做好“檔案+”文章,積極探索服務鄉村治理新模式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找準檔案服務鄉村治理著力點和結合點。
第一,“檔案+產業”,服務經濟發展。聚焦產業發展,主動為村居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提供檔案支持。一是幫助市場主體建檔。肥西縣柏堰社區對已破產改制的11家村辦集體企業形成的會議記錄、廠房租賃合同、財務賬簿等文件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形成企業檔案292卷。巢湖市建中村指導暢欣園生態農莊、四全生態有限公司、俊遠家庭農場3家企業做好檔案管理。二是扶持特色品牌。巢湖市建中村是一個農業大村,擁有良田5000多畝,農產品以無公害葡萄、水稻、玉米、小麥為主。該村主動為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提供檔案服務,幫助打造名優品牌。三是服務重點建設項目。肥西縣柏堰社區重點收集整理社區住宅、小學、辦公大樓等重點項目建設資料,巢湖市建中村重點收集道路建設、昶方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資料,跟進服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檔案+綜治”,服務基層治理。發揮檔案原始憑證作用,破解鄉村治理難題。近年來,肥西縣柏堰社區獲得20項各類榮譽獎牌,真正實現文明和諧鄉風美。巢湖市建中村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先進基層示范點。一是化解矛盾糾紛。肥西縣柏堰社區自2010年以來推進美好家園建設,共拆遷26個村民組1550戶,征地7980畝,安置4900多人,發放征遷補償款近2億元,相關檔案資料均進行陽光公示,消除了群眾疑慮和上訪苗頭。巢湖市建中村利用檔案化解土地、承包、就業等合同糾紛17起。“跑信訪局不如跑檔案室”成為試點村居群眾共識。二是維護群眾合法利益。房屋拆遷、工資套改、特困救助等是群眾維權的焦點,近3年,肥西縣柏堰社區依據老檔案,共為745人辦理養老保險,發放高齡津貼和計生獎勵。巢湖市建中村村民汪慶芳查到老戶籍檔案,解決了社保問題;村干部方某查到會議記錄,享受到“五老”人員待遇;村民徐某查到發放布票的底冊,申領到僑眷補助。三是服務網格化管理。肥西縣柏堰社區結合疫情防控,逐戶摸排登記,為482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實現“一戶一檔”及獨居老人、純老家庭、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一人一檔”,為疫情防控和社區治理提供了全面真實的人口信息。巢湖市建中村收集綜治檔案126卷,夯實網格化管理基礎。
第三,“檔案+文旅”,服務文旅融合發展。加大對鄉村歷史、人文、風俗、美麗鄉村等史料實物收集,深挖檔案價值,植入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檔案元素。一是依托檔案資源打造綠水青山。肥西縣柏堰社區依據檔案資料編制2000畝生態公園建設規劃,實施安居工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巢湖市建中村昶方自然村依據600多年前“九龍攢珠”建設資料,進行環境整治,讓村民記得住鄉愁,成為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的典范,亦成為巢湖市旅游示范村,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贊揚。二是打造鄉村特色文化。肥西縣柏堰社區村史館成為游子寄托鄉愁的打卡地,也是中小學生實踐課堂。2019年“七一”前后,接待參觀136人。巢湖市建中村印制村史小手冊,并拍攝檔案短視頻,制作二維碼供村民、游客掃碼閱覽。近年來,充滿檔案元素的建中村史館成為當地旅游打卡地,累計接待游客2.5萬余人。
下一步,合肥市檔案部門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銳意探索、守正創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試點成果,著力打造檔案服務鄉村治理的合肥樣板,努力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合肥檔案力量。
作者系合肥市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