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史海鉤沉

鐵翼雄鷹在戰斗中成長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志愿軍空軍

作者:向晶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21-01-16 分享到:

1610787011341931.png

毛主席在空軍參加抗美援朝部隊輪戰報告上的重要批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唱響這首軍歌的日子,曾是一段烽煙彌漫的艱難歲月,也是戰火襲來的危急關頭。70年時光流逝,當年“空中拼刺刀”的將士大多已不在人世。我軍第一代王牌飛行員、指揮員王海將軍,在2020年度過了他人生最后一個八一建軍節后安息。如今,當我們再次翻開歷史的冊頁,追憶并致敬這些深懷勇氣與信念的勇士,仍能切身感受那個熱血的年代。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7月初,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內戰。9月15日,“聯合國軍”7萬余人從仁川登陸,悍然向北大舉進兵,越過“三八線”,于10月19日占領平壤,向我東北邊境逼近。

嚴峻的國際形勢迫使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得不再次直面戰場上的強敵。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勞動黨的要求,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援助朝鮮人民,共同抵抗美帝侵略者。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總司令率志愿軍部隊開赴朝鮮戰場。2個月后,志愿軍空軍奉命入朝配合陸軍作戰。

召之即來,學習適應新戰場

抗美援朝是我軍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民空軍成立以來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志愿軍空軍在朝鮮戰場面對的主要對手是美國空軍,敵我雙方實力懸殊。美空軍各機型共1200余架,包括14個聯(大)隊,其飛行員飛行時間1000~2000小時,其中許多人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經驗,他們配合嫻熟,能夠輕松掌握制空權。我軍各種機型作戰飛機僅200架,分為2個殲擊師及2個團,飛行員飛行時間平均不足100小時,缺乏空戰經驗,制空、對地作戰能力有限以及陌生惡劣的作戰環境都使我軍處于明顯劣勢。

1610787064866425.png

飛行員和機場罕見的女兵保傘員


1.上兵伐謀

為充分發揮我空軍有限兵力的作用,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就志愿軍空軍參戰的作戰兵力、使用策略等問題多次向毛主席、中央軍委專題匯報方案,提出:按階段推進、在實戰中鍛煉、在指定的地區作戰、在分配的地域防守,在有限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去爭取勝利。1950年12月4日,毛主席在劉亞樓司令員的報告上批示:“劉亞樓同志:同意你的意見,采取穩當的辦法為好。”遵照主席指示,志愿軍空軍確定了“從實戰中鍛煉,在戰斗中成長”“積蓄力量,選擇時機,集中使用”的作戰方針,分批部署部隊參戰鍛煉。

2.戰前準備

“在陸軍基礎上建立的空軍”有著我軍優良的傳統和高度的政治覺悟。他們雖然組建不到一年,在環境生疏、氣候惡劣、機場保障條件有限(有的只有一條跑道、一塊空地)、物資供應艱難的情況下,從領受任務到部隊奉命集結,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1950年12月21日,空?4??師師長方子翼、政委李世安奉命率第10團28大隊進駐安東浪頭機場開始實戰鍛煉。經過思想動員、整編改裝、戰前突擊訓練,部隊斗志昂揚、決心打好出國作戰第一仗。

3.首開紀錄

1951年1月21日,28大隊在清川江橋上空同美空軍編隊相遇,大隊長李漢首次空戰擊傷1架敵F-84戰斗機。1月29日,在新安州地區空戰中,李漢再次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我方無損。這一次空戰開創了抗美援朝空戰史上我軍擊落敵機的先例,獲得了非常寶貴的實戰經驗。部隊深受鼓舞,提振了戰勝敵人的信心,它標志著志愿軍空軍在“在戰斗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4.戰斗中成長

從1951年9月12日—10月19日,空4師在蘇聯空軍協同下,38天里出動戰機29批508架次,與敵空戰8次,其中7次是雙方兵力達200多架的大機群作戰。我軍取得擊落敵機20架、擊傷10架的戰果,將空中戰線推進到清川江一帶,同時掩護了交通運輸線和朝鮮境內安州地區正在修建的3個機場。

5.空中拼刺刀

1951年9月25日,美軍5批112架混合機群襲擊清川江上連接志愿軍前后方的咽喉要道新安大橋。空?4?師32架飛機與蘇軍百余架飛機升空迎戰。雙方一次投入戰機200多架,是當時世界空戰史上規模最大的噴氣機大拼殺。飛行員劉涌新單機與?6架敵機激戰,擊落其中一架,最后英勇犧牲。毛主席在空?4?師向軍委的報告上作出批示,對他們敢于參加大規模空戰的勇敢精神給予高度贊揚:“空?4?師奮勇作戰,甚好甚慰。你們予以鼓勵是正確的。對壯烈犧牲者的家屬應予以安慰。” 

1951年10月21日—1952年1月14日,空?3師在輪戰的短短86天內,作戰起飛23次,取得了擊落敵機55架、擊傷8架的輝煌戰果。開創了一人在一次空戰中擊落4架敵機等多項紀錄,涌現出“王海大隊”以及劉玉堤、孫生祿、趙寶桐等英雄集體和戰斗英雄。毛主席在空?3?師戰報上嘉勉:“向空軍第三師致祝賀!” 

6.轟炸協同

1951年10月底,志愿軍總部命志愿軍空軍以2、3、8、10師各一部協同志愿軍第50軍所屬部隊攻占敵方搜集我情報及指示轟炸我東北城鎮、軍事目標的重要據點—?大、小和島。

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在空3師7團、空?2?師?4?團的掩護下,第一次轟炸大和島,命中率達90%。

11月30日下午,空8師24團1大隊9架執行轟炸任務的杜-2轟炸機和11架擔負掩護任務的拉-11殲擊機編隊在出擊途中與阻截圍攻的敵方30多架F-86機群展開頑強搏殺,擊退敵機30余次攻擊,且戰且進,最終抵達目標上空,將炸彈傾瀉在大和島上。我軍拉-11殲擊機和杜-2轟炸機擊落敵F-86噴氣式戰斗機3架、擊傷5架,開創了世界上用活塞式螺旋槳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范例。當晚志愿軍第50軍成功占領了大和島。 

7.加打一番

1952年5月,中央軍委察覺美軍有意拖延停戰談判,企圖在喘息之后再次發動攻擊,命志愿軍空軍已經參加過或正在作戰的殲擊機部隊進行第二番作戰,繼續錘煉戰斗力,當時稱之為“加打一番”。1952年5月19日,空軍首長向軍委并主席報告《空軍殲擊機部隊加打一番作戰計劃》,部署以保衛重點工業設施、發電站、鴨綠江橋、一線空軍基地等重要目標為主的作戰任務,投入兵力為10個航空兵師的19個米格-15殲擊機團。在隨后的14個月里,我軍愈戰愈勇,共擊落美機206架、擊傷52架,勝利完成了保衛交通線等重要目標、掩護地面部隊執行反登陸戰役準備等任務。1953年4月7日,空15師韓德彩在空戰后返航降落途中遇敵偷襲,在油料不足的情況下果斷拉起反擊,近距離(300米)擊落美軍獵航組“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1953年4月12日,空15師蔣道平擊落美軍“三料”王牌飛行員麥克康奈爾。因王牌飛行員一再被擊落,美方不得不實行了一項王牌飛行員保護政策,召回了在朝鮮作戰的王牌飛行員。1953年5月29日夜間,空4師10團副團長侯書軍擊落一架敵機,首創夜間擊落敵機記錄。志愿軍空軍在成長的道路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7月19日,志愿軍空軍在最后一次空戰中擊落擊傷美機3架。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在歷時2年8個月的作戰中,志愿軍空軍10個殲擊機師的21個團、2個轟炸師的3個大隊,計784名飛行員及59733名地面人員參戰。戰斗起飛2457批26491架次,實戰366批4872架次,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我空軍被擊落231架、擊傷151架,犧牲空勤人員116名。

從學習飛行到參加空戰,從后方掩護到前方支援,從單兵拼殺到編隊協同,從簡單氣象到復雜氣象條件下作戰……志愿軍空軍一步一步學習現代戰爭中空中作戰的組織指揮和空中戰斗及地面保障經驗,鍛煉出快速反應能力,迅速成長為令世界矚目的空中力量。

磨礪刀鋒,研究對抗新對手

磨刀不誤砍柴工。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就對于空軍力量的運用、目標與任務、方向與原則、范圍及形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從思想、力量、能力、計劃和方案等方面研究問題對策,指出空軍與實戰需求之間存在的不可回避的差距,明確打與練同步、穩扎穩打的作戰思想,進而針對性地制定了各階段作戰方針和戰術原則。

1.指揮決策

部隊快速反應能力首先來自于指揮能力。各級指揮員在原來陸軍地面作戰的經驗基礎上學習空戰指揮,在飛機裝備、飛行編組、戰術指揮及具體組織設計實戰中的

計劃預案等各方面開展學習實踐。比如,戰前考慮實際情況和自身劣勢,對戰斗機相互掩護、目標引導、空中指揮等方面做出預案,以便在實戰中瞬間做出判斷和選擇;戰斗后根據射擊照片等數據,進行攻擊效能評估,分析戰術戰法如何發揮數量的優勢。從熟悉新的作戰對象,到組織實施技戰術動作,各級指揮員在實戰鍛煉中逐步掌握了空中攔截阻擊、圍攻清除、保障補給線暢通、轟炸要地、協同地面作戰等不同任務的空戰指揮流程。

2.技術戰術

贏的核心在于指揮,贏的前提在于改進組織方法。空戰以分秒計算,時間、空間和重點必須精確、細致、全面地配合。為避敵優勢,發揮己長,劉亞樓司令員親自帶領前線指揮員、飛行員開展戰術研究,梳理部隊基本作戰能力,尋找克敵制勝的方案。總結制定了一系列戰術原則和保證空中行動協調方案以及編隊距離、隊形、起飛方法、編組分配、避撞方法、間隔、相互支援的措施,并就對手機型特點和常用技術戰法進行針對性研究。通過射擊膠卷、復盤推演等,研判對方基本技術戰術規律,確定我方策略和應對基本戰術。與友鄰部隊則進行空地、空空協同時的戰術使用、目標分配、攻擊順序等演練。

他們認識到,只要有可靠的指揮、戰術、技術支撐,性能落后的裝備擊落先進的飛機并非不可能。經過摸索,空軍總結出了利用空間立體區域、多路側向攻擊、機種性能速度差等手段,逼近敵機側向或尾后,創造最佳攻擊時機。

3.錘煉“鐵拳”

善戰的尖刀部隊依靠合力取勝,宛如五指聚攏形成拳頭一般的打擊力。戰斗中,根據敵我數量對比隨機應變,確定戰術。若我與敵相當,采取進攻為主的態勢;若敵明顯優于我,堅持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生存優先原則,及時機動規避,掩護迂回,擇機反擊。部隊逐步從獨立作戰單元對抗向協同作戰的思路轉變。

4.自信勇敢

有人說,真正的軍人本性是不僅敢于犧牲,更要敢于勝利。飛行員內心必須有一種強烈的自信,除了拼技術,更要拼心理素質,沒有對勝利的渴求不可能戰勝強敵。

韓德彩擊落美機“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費希爾時年僅19歲,且僅有200多個小時飛行時長。

畢武斌駕杜-2轟炸機在機艙中彈被炸開,領航員、通信員、射擊員等機組人員相繼犧牲的情況下,他仍不肯棄機跳傘,直到飛到大和島上空投彈后與戰機一同墜毀,完成了最后的轟炸任務。畢武斌犧牲時23歲,踐行了出戰前“不惜犧牲一切,堅決完成任務”的誓言。

戰法成熟,經驗升華為理論

在空戰中僅憑飛行員的技術膽略和性能良好的戰機還不夠,最關鍵的是要擁有符合實際的機動靈活戰術以及地面和空中的正確指揮,才能達到在分秒之間殲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目的。空軍參戰以來,從上至下非常重視戰法研究和經驗總結。在我軍參戰初期,敵軍運用“圓圈戰”戰術戰法和對抗模式,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思考,各級指戰員不斷探索總結新的應對之策。參戰10個多月后,我軍第一個空戰戰法“一域多層四四制”初步形成。

“一域多層四四制”空戰戰術原則是志愿軍空軍在朝鮮戰場的一大創造。1951年9月至11月間,志愿軍空軍與美空軍F-86、F-84的混合機群打了幾次一二百架大機群空戰后,志愿軍空軍司令部及各部隊發動各級指戰員總結思考、建言獻策,在兵力、編隊協同、空中指揮等方面收集了數百條意見建議。通過多次大機群作戰的實踐驗證,很快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比較成熟的戰法—“一域多層四四制”戰術原則。簡單說要點就是:四機編隊、多批多路、多層配置、集中一域、協同作戰。這一新戰法原則在志愿軍空軍反“絞殺戰”期間,廣泛運用。引誘、迂回、夾擊以及打大機群與打小機群穿插結合的戰術致使美軍歷時10個多月的絞殺戰以失敗告終。在此基礎上,我軍又發展了“誘開”“雙圓圈”“鉗形包圍”“上方切入”“兩翼夾擊”“蛇形隊形”“魚餌”“高速悠悠、低速悠悠”等破敵戰術,極大地提升了我空軍戰斗力。

政治過硬,克敵制勝有優勢

美空軍向來以果敢、迅猛、縱深突擊能力極強著稱。70年前,美國空軍在半島上空橫沖直撞,對中朝軍隊陣地狂轟濫炸,對中朝運輸線實施絞殺戰,切斷我交通補給線、空襲我東北邊境,如入無人之境。而當時志愿軍空軍的情況是毫無空戰經驗、裝備落后、技不如人。如果說志愿軍空軍當時唯一具有的強項就是參戰人員基礎素質好。他們突出的特點一是絕大部分是從陸軍部隊抽調挑選來的,有豐富地面作戰經驗,懂戰善戰,又經過艱苦環境考驗,作風勇敢頑強;二是戰斗員大都具有一定文化基礎,技戰術掌握快,各級指揮員都能正確使用地圖、裝備,熟悉戰場情況,在各編隊能夠相互支援、協同配合以后,部隊戰斗力提升很快;三是組織紀律性很強,飛行員駕機在空中時自由度高,全憑思想覺悟高和作風扎實,戰前不用動員,自覺聽指揮。

事實證明,戰士的覺悟素質始終是我軍的最大優勢。在實力懸殊的對抗中,政治工作就是我軍揚長避短的制勝法寶,它能將有限的戰斗員能力發揮到極限。空中作戰與地面作戰最大區別就是無論師、團還是營級飛行員都要面對空中單兵拼殺。長機作為空中指揮員還要組織協同配合,師團級干部不僅是指揮更要沖鋒陷陣。而在地面上,飛行員每次戰斗起飛和返航都是由地勤人員親手接送。空中情況復雜多變,戰斗極其殘酷激烈,犧牲隨有發生,因此地面人員同樣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深入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戰前戰后、取勝還是失利,穩定部隊思想、鼓舞士氣、安撫傷員、疏導悲傷情緒、動員協調等思想工作都必須做到位。志愿軍空軍在戰爭中表現出的有勇有謀、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氣概,令敵人為之震驚。

彪炳史冊,星光照亮新航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年輕的人民空軍經受住了戰爭的考驗,獲得了初步經驗,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具有現代化裝備敵人的多項“不可能”的歷史,涌現了一大批英雄集體和英雄模范人物。此次戰役榮獲三等功以上單位300多個,三等功以上功臣8000多人,特等功臣16名、一等功臣68名,其中21名被授予英雄或模范的光榮稱號……他們的名字有的如雷貫耳,有的默默無聞,但歷史永遠記載著每一位功臣和烈士的英名與事跡。 

為了勝利,志愿軍空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空軍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統計,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空軍及防空部隊犧牲人員757名(其中空軍116名,防空軍641名)。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從數量上看,空軍損失飛行員絕對數并不高,但是當時戰斗機飛行員是國家稀缺人才。1951年國內總共才有200多名飛行員,戰績最好的“王海大隊”就損失了50%,可見比例是極高的。犧牲的116名飛行人員都是我黨早期培養起來的第一代飛行員和空勤人員,是我軍彌足珍貴的精銳將士。他們有的在參加陸軍時就已立下赫赫戰功,有的剛在1950年國慶閱兵時飛越過天安門廣場,有的是航校剛剛畢業才智機敏的風華青年,有的與戀人相約爭取在戰場上火線入黨……他們忘我犧牲和付出,拼到粉身碎骨,將一腔鮮血拋灑在異國的土地上,用生命捍衛了國家和軍人的榮譽。

正是他們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誠既終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人民空軍將繼承發揚“空中拼刺刀”“鐵拳精神”等優良傳統和作風,磨礪鋒刃,固本創新,為保祖國領空清明、國土長安而備戰不懈!

作者單位:空軍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