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宜都市法院護送檔案專車駛進宜都市檔案館新館,標志著市檔案館新館檔案接收工作全面開啟。據悉,由于原檔案館庫房受空間限制,已有10年未開展檔案接收。為進一步維護歷史、豐富館藏,充分發揮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今年以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湖北省檔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要求,結合檔案館新館啟用實際,宜都市檔案館決定今年依法開展接收工作。
一是梳理館藏、明確進館范圍。市檔案館對館藏檔案進行了再梳理,組織召開專門會議,制定了依法接收檔案工作方案,印發了《關于開展檔案移交接收工作的通知》,明確進館檔案的范圍、標準和要求。把2010年(含2010年)前各鄉鎮、市直一級單位及部分二級單位形成的具有永久、長期和30年保存價值的文書檔案列入依法接收范圍。2020年度共有88家單位檔案列入進館計劃,其中包括部分機構改革撤并單位。
二是加強指導,提高進館質量。為確保進館檔案質量,市檔案館將移交前期準備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組織綜合業務指導股、檔案信息化股、檔案服務股三個業務股室進行業務再培訓,分工再明確。分組對計劃進館單位檔案質量、檢索工具、原文數據、編研材料等,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業務指導。堅持“合格一家、接收一家”,確保進館檔案質量符合標準要求。
三是嚴格程序、規范檔案接收。制定檔案移交流程圖, 嚴格規范程序,按照自查、檔案實體和原文數據初驗、原文數據機驗、檔案實體清點、移交等程序,規范檔案接收。
這次檔案依法接收工作得到了各部門各單位的高度重視,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等困難,各單位檔案移交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向前推進。下一步,市檔案館將進一步密切與各單位的溝通聯絡,加強對檔案移交工作的指導,嚴格按照進館要求做好檔案接收工作,為充分發揮檔案服務發展、服務社會的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