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做好“麗水市十大抗戰遺址”候選遺址尋訪工作,8月4日,遂昌縣檔案局工作人員聯合麗水電視臺記者前往抗戰時期國共和談舊址—云峰街道門陣村開展尋訪活動。
在門陣村,老地下黨員廖小妹同志的兒子張宗興老人向工作人員講述了當時國共和談前后的一些具體細節。1937年4月,粟裕、謝文清率紅軍挺進師一部開辟遂(昌)宣(平)湯(溪)游擊根據地,該村成為根據地中心。1937年9月,由粟裕率領的挺進師一部與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失去聯系。為了證實是否已經實現國共合作,粟裕指派劉亨云率部調查。正是由廖小妹等地下黨員以上山打豬草、挖野菜、采竹筍為掩護的形式傳遞情報,使實國共合作的情況得到了證實。粟裕迅速集中部隊,進行動員教育,同時致函國民黨遂昌縣當局,發出《國共合作抗日建議書》,要遂昌縣當局派代表與紅軍舉行合作抗日談判。1937年10月14日8時,國民黨遂昌縣當局代表朱鎮山抵達門陣,粟裕派謝文清、劉清揚與朱鎮山在該遺址舉行談判。
在紅軍真誠抗日行動的感召下,經過談判斗爭,雙方達成合作抗日協議,標志著挺進師在浙江堅持三年之久的游擊戰爭,終于以贏得合作抗日新局面而勝利結束。這段歷史,在中國紅軍抗戰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影響深遠。
抗戰遺址既見證了當時紅軍共同抗日,挽救國家、民族命運于危難之中的大舉,也刻寫了軍民共同抗戰的堅強決心,同時也是紅色記憶愛國教育基地。通過此次尋訪活動,讓更多的民眾去了解這段歷史,發揮其喚起民族記憶、弘揚民族精神的強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