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鎮江市檔案館從藝術劇院接收了一批原市揚劇團、越劇團、歌舞團檔案,這批檔案以藝術檔案為主,這也是市檔案館首次接收藝術檔案進館。
鎮江是揚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揚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鎮江市揚劇團的前身是金星揚劇團,于1950年12月建團。1955年5月更名鎮江市揚劇團。1969年底,揚劇團撤銷,1977年4月,恢復鎮江市揚劇團。鎮江市越劇團初建于1954年,曾于1959年上調省府組建了江蘇省青年越劇團。1961年調回部分演員與南調鎮江的原青海省越劇團合并,重新組建成鎮江市越劇團。“文革”期間,劇團夭折,1979年恢復。1996年揚劇團、越劇團、歌舞團、曲藝團、市文化藝術學校一起并入了鎮江市藝術劇院。
本次接收的檔案數量不多,但內容豐富,以揚劇團、越劇團的藝術檔案為主,有揚劇《情網血》《包公淚》《三鳳求凰》,越劇《三看御妹》《三女審夫》《是我錯》的劇本,各種劇照、曲譜。接收的檔案中還含有第一、二屆“金山之光”藝術節等鎮江市組織的一些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材料。這些檔案的進館不僅填補了市檔案館藝術類檔案的空白,優化了館藏結構,而且為傳承民族文化,為社會文化藝術發展和延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