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8日,南京市檔案局(館)舉行了“全面抗戰中的南京記憶”圖片史料展、“風雨如磐——抗戰中的江南水泥廠”圖片展、南京“抗戰家書”征集成果展暨誦讀“抗戰家書”等活動的新聞發布會,由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市檔案館副館長、新聞發言人王菡主持發布。新聞發布會后,舉行了“全面抗戰中的南京記憶”圖片史料展開展儀式,江蘇省檔案局(館)副局長陳萬田、南京市檔案局(館)長束建民、市委黨史辦副主任余翔、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巡視員許國慶及各有關區檔案局人員和部分市民共150余人參加開展儀式并觀看了展覽,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俞寶慶主持了開展儀式。新華社江蘇分社、江蘇電視臺、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南京電視臺等在寧近20家新聞媒體記者作了現場采訪報道。
全面抗戰中的南京記憶展覽
“全面抗戰中的南京記憶”展由南京市檔案局(館)、中共南京市委黨史辦、中山陵園管理局舉辦,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協辦。展覽分為“保衛南京”“劫難降臨”“生存與抗爭”“抗日星火”“受降與審判”等五個部分。“保衛南京”再現了1937年日軍轟炸和進攻南京時,中國軍民頑強反抗,誓死保家衛國,直至最后一刻的悲壯歷史;“劫難降臨”記述了南京大屠殺慘案及日軍的暴行;“生存與抗爭”反映了江南水泥廠的民族實業家巧妙躲避日本勢力,在南京八年淪陷中不資敵、不生產的崇高民族氣節;“抗日星火”反映了抗戰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南京周邊開辟抗日民主政權,開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的壯麗場景;“受降與審判”記述了中國戰區受降及中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此次展覽,共展出圖片246幅,還制作了部分模擬實景。同時,展出了由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作提供的38件實物。
工作人員為參觀者講解
“風雨如磐——抗戰中的江南水泥廠”展覽由南京市檔案局、中山陵園管理局、南京市委黨史辦等共同主辦,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承辦。展覽分為“避敵鋒芒,南下建廠”“諾亞方舟,救助難民”“風雨飄搖,艱難護廠”等三個部分。1937年南京淪陷后,江南水泥廠民族實業家與正義仁愛的國際友人約翰·拉貝、卡爾·京特、克勒格爾等合作,不僅阻止了日軍進廠,保護了工廠免遭日軍侵占,還為中國軍隊傷員和當地難民提供避難場所,成為南京淪陷時期郊外最大的單體難民收容所,也是保護難民時間最長的難民營。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江南水泥廠的管理者機智迎敵、巧妙周旋,寧可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堅持不資敵、不開工,抗戰期間沒有生產一噸水泥,竭盡全力捍衛了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該展覽共展出圖片56張,史料28件。定于12月13日,在南京市檔案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同時對外展出。
展覽現場
12月9日,由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辦、市民政局、市檔案局主辦的“抗戰家書”征集成果展暨第六場誦讀“抗戰家書”的活動在市檔案館舉行。
市檔案局局長束建民指出,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市檔案局舉行系列活動,旨在銘記歷史、緬懷先輩、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奮發進取,為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