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浦東新區檔案館與三林鎮人民政府合作,借助“三林講壇”這一群眾文化平臺,在浦東世博動遷居民的集中安置基地——三林世博家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影像記憶專題報告會。報告會的主題為“老照片里的故事——周家渡記憶”,由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紀實攝影師魏民主講。浦東新區檔案局總工程師沈文林、三林鎮人大副主席李耀華出席本次活動。
魏民自2004年起,持續用鏡頭記錄周家渡地區的城市面貌變遷和市民生活狀態。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啟動以來,周家渡地區成為世博場館建設和居民動遷的主戰場,他的攝影作品受到廣泛關注,集結出版了《拐點》一書,作為2010年世博會期間的民間禮品贈與來訪的各國各地嘉賓。在今年浦東新區“國際檔案日”系列宣傳活動開展期間,魏民對“浦東軌道交通的前世今生”影像資料、“留住我們的記憶”浦東歷史圖片兩項征集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將他長期以來精心攝制和遴選的5000余幅攝影作品捐贈給檔案館。為了發揮老照片獨特的文化傳承功能,給來自原周家渡地區的動遷居民營造一個撫今追昔的集體記憶空間,檔案館和三林鎮政府聯手策劃了此次報告會,邀請魏民來到三林世博家園,與市民分享他鏡頭中的周家渡今昔。
報告會上,魏民用大量真實、生動、豐富的照片資料,向市民們講述了周家渡地區的百年發展史,并著重與大家分享了他鏡頭中的周家渡“世博動遷史”。前來聆聽報告會的多為世博動遷前居住在原周家渡地區的居民,“周家渡”這個地名凝聚著他們全家幾代人的美好記憶。當那些熟悉的廣場、街道、民宅、廠房、車站、輪渡等等場景一一呈現在大家面前時,人群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興奮的驚嘆,聽眾高漲的熱情使報告會頻頻切換成互動模式,一會兒有老伯起身補充老宅背后的家族變遷史,一會兒有大媽興奮地向大家描述照片中人物動遷之后的生活軌跡,一會兒又有多名聽眾同時交流起自己前往世博場館觀光和“尋根”的感受。更有很多聽眾從魏民的拍攝經歷和成果中得到啟示,表示今后也要盡己所能,為豐富浦東的“城市記憶”作出努力。
這場與老照片的美麗邂逅,不僅點燃了世博動遷居民的集體記憶,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偉大成就,而且詮釋了影像檔案的魅力和價值,激發了市民參與城市歷史記錄和文化傳承的熱情,豐富了浦東新區“國際檔案日”活動的形式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