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內蒙古

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五當召蒙文檔案

作者:史亞潔 來源:包頭市檔案局 發表時間:2015-05-26 分享到:

近日,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正式公布,包頭市檔案館申報的“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入選該名錄,這是包頭市第一個獲批的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全國共有29件(組)檔案文獻入選。

五當召,國家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康熙年間,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賜漢名廣覺寺,是內蒙古唯一保存完整的純藏式建筑群,在歷史上是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與西藏布達拉宮、青海塔爾寺并稱為全國三大藏傳佛教寺廟,極具盛名。

“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形成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695年—1948年),是清政府與五當召寺廟之間的往來文書,共計1000余件,內容涉及包括五當召在內的包頭地區乃至內蒙古地區的宗教、政治、法律、經濟等各個領域。包括:清朝理藩院、綏遠城將軍衙門、歸化城副都統衙門、薩拉齊等諸廳,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綏遠省政府及周邊各盟旗王公、臺吉等中央和地方機構之間有關五當召往來的文書;清朝、民國中央政府管理寺廟和僧人的制度、規章及賬冊等;清朝末及建國前在五當召膳召地內開墾、開礦、置辦產業及由此引發的糾紛等文件;五當召清朝、民國時期地形圖、管轄區域圖;記載周邊各蒙旗信徒所捐贈銀兩、實物等。

“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時間跨越大,內容涵蓋廣,是內蒙古地區現存最系統、最完整、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時間跨度最長的寺廟檔案,填補了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發展的歷史檔案資料空白,其價值彌足珍貴。對于研究18—20世紀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歷史,清朝、民國政府對蒙古地區的宗教政策,以及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由盛轉衰的歷史等,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中記述了很多歷史上的蒙古文地名,對內蒙古及包頭市的地名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次“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的入選,結束了包頭無檔案文獻遺產的歷史,提升了包頭檔案資源的知名度,對檔案工作者加大檔案征集力度、挖掘歷史是巨大鼓舞和鞭策,對全市檔案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作為珍貴檔案文獻遺產,也將成為包頭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為全市打造成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