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檔案文化,增強公眾檔案意識,在第十八個“6· 9”國際檔案日期間,遼寧省沈陽市檔案館以“請聽檔案說”為主題,精心策劃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讓檔案走進公眾視野,全方位展現檔案價值和魅力,讓檔案資源真正“活起來”“用起來”“熱起來”。
舉辦檔案展覽,講好紅色故事
堅持以檔案為媒,發揮紅色檔案主題展覽的教育功能,大力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在“6·9”國際檔案日前夕,沈陽市檔案館聯合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沈陽市文化演藝中心)、沈陽市圖書館共同舉辦了“奮斗的足跡——沈陽市發展成就檔案文獻展”。該展覽通過200余件珍貴檔案史料和30余冊沈陽市圖書館珍藏的地方文獻資料,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沈陽人民取得的一系列振奮人心的輝煌成就。同時,面向公眾開放“印象沈陽”體驗中心,讓參觀者可以通過數字化展陳技術,聆聽一個個塵封的檔案故事,了解沈陽古今歷史傳承,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蘊與城市榮光,使檔案展覽成為市民探尋城市記憶、傳承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讓檔案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開設蘭臺講堂,深耕育人情懷
充分發揮檔案資源的資政育人功能,開設 “蘭臺講堂”,邀請檔案領域專家學者、業務骨干和青年干部走上講臺,圍繞檔案歷史研究、業務知識、檔案背后的故事等內容開展系列講座。“6·9”國際檔案日期間,組織全館觀看了“《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是怎樣贏得戰爭贏得人民的”,聯合沈陽市檔案局共同舉辦了慶祝國際檔案日專題講座《紅色檔案資源與國家記憶的構建》,共開設了涵蓋《全宗卷補錄規則和要求》《檔案接收和歸集工作》《檔案編研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等16期課程,共有市直部門、社會公眾等100余人參加聽講。專家們以深厚的學術功底,深入剖析沈陽歷史發展脈絡;青年干部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享檔案整理、保管、利用等業務知識和工作感悟。講堂不僅成為檔案知識傳播的陣地,更成為歷史研究與檔案業務融合的平臺,通過 “存史、資政、育人” 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讓檔案文化在交流與學習中不斷傳承發展,充分展現了檔案部門的使命情懷和心系大局、奮發有為的責任擔當。
創新傳播方式,唱響為民之聲
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開展“聽檔案說”主題活動,走進沈陽開放大學老年大學、大東區津橋街道河畔社區等地,將檔案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活動現場,檔案工作人員通過生動講解,向高校師生和社區居民普及檔案知識,詳細介紹查檔服務流程、便民舉措及檔案利用服務內容,幫助群眾了解如何通過檔案維護自身權益、探尋家族歷史。同時,利用戶外大屏、檔案館官方網站、新媒體平臺等渠道,廣泛播放檔案文化宣傳片,并借助 AI 技術創新檔案知識宣傳形式,讓檔案文化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 “零距離” 傳播。一系列惠民服務舉措,讓檔案工作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切實增強了公眾對檔案工作的認同感和參與感,讓蘭臺文化在基層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