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是每個公民的“人生第一證”,在戶籍登記、入托入學、取得居民身份證號等起到重要的憑證作用。作為在全省率先開展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相關工作的單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檔案館始終引領示范,持之以恒做好出生醫學證明檔案工作。近期,埇橋區檔案館新接收一批出生醫學證明檔案。
一是加強體系建設。一直以來,埇橋區檔案館始終注重民生檔案的接收、管理和利用。自2015年起,埇橋區檔案館便與埇橋區婦幼保健服務中心建立了協調聯動模式,采取分批整理,逐步移交的方式,于2017年和2023年、2024年分三批接收了埇橋區婦幼保健服務中心等18家單位1992-2022年的97153件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此次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接收是在前三批的基礎上,開展的第四批檔案接收工作,涵蓋城東街道、苗庵鎮、蒿溝鎮與和美醫院。此次接收的出生醫學證明檔案已完成清點上架。
二是建立管理機制。在國家、省都未出臺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整理的規范標準時,埇橋區檔案局(館)根據《安徽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辦法》以及檔案整理的一般規律,于2017年2月制定了出生醫學證明的歸檔范圍和分類編號方案,并在埇橋區婦幼保健服務中心進行試點。為保證檔案管理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埇橋區檔案館制定了歸檔范圍和分類編號方案,并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實施。填補當時沒有相關檔案整理規則的空白,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確保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收集的完整、規范,埇橋區檔案館對全區50個有簽發出生醫學證明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培訓指導。
三是推動服務利民。為了推動檔案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務民生,埇橋區檔案館積極做好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推動檔案現代化管理。截至目前,2017年第一批接收的12365件出生醫學檔案已全部完成數字化,并開展利用,解決了查檔群眾入學、落戶、工作等問題。近年來,為了保證工作的連續性、持續性,埇橋區檔案館組織內部人員每天按照排班對自2023年以來接收的84788件出生醫學證明檔案開展數字化工作,確保每一份檔案都能得到妥善處理。
此輪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的接收進館,進一步豐富了埇橋區檔案館館藏民生檔案資源,對個人出生醫學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下一步,埇橋區檔案館將持續加強民生檔案資源的接收、開發和利用服務工作,進一步優化埇橋區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源結構,為檔案館現代化建設和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