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要聞

浙江海寧:檔案是連接百歲教授與家鄉的橋梁

作者:海寧市檔案館 王菲菲 曾曉蓮 來源:中國檔案網 發表時間:2024-12-31 分享到:

檔案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傳承,是穿越時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浙江嘉興海寧市檔案館的名人檔案,更是連接在外名人與家鄉海寧的橋梁。

近日,浙江省海寧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專程赴上海,為百歲高齡的同濟大學教授、海寧籍中國知名橋梁專家金成棣錄制口述檔案。金教授用鄉音回憶了他參與設計、建設海寧市區茅橋、碧云大橋等多座橋梁的動人場景。采訪結束后,金教授還將他珍藏多年的個人重要檔案捐贈給了家鄉海寧,其中就有他2003年獲得的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等獎章和證書。

金成棣1925年出生于海寧市丁橋鎮的一個教育之家,年輕時參加過遠征軍,浙江大學畢業后到上海交通大學當助教,歷任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工業學院講師,上海市工程設計院工程師,同濟大學分校教授、校長,上海城市建設學院教授、院長。在教學和擔任高校領導期間,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橋梁工程專業優秀人才,在橋梁設計研究方面碩果累累,曾編寫近百萬字的結構靜力學教材,95歲高齡時完成專著《系桿拱橋穩定性分析》和俄文譯作《彈性體系的穩定性》。

金成棣一生情系桑梓,他身體力行,以其在橋梁建設領域的卓越貢獻反饋著家鄉的養育。而海寧市檔案館也早為金教授建立了名人檔案專題庫,厚厚的檔案記錄了他兢兢業業、不懈追求的一生,凝聚著這位橋梁專家的真摯情懷。這些檔案是連接金教授與家鄉海寧的橋梁,更承載著老一輩建設者的橋梁精神,正是這些“橋梁”,歷久彌堅的時代精神、開拓精神才得以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