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區縣實踐

洞頭區檔案館厚植根基服務海島發展

作者:洞頭區檔案館 來源:中國檔案網 發表時間:2024-12-05 分享到:

近年來,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檔案館堅定扛起“兩個先行”擔當,深耕為基層服務責任擔當,檔案的社會文化教育功能、檔案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檔案文化的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取得長足發展。先后獲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溫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市級社科之家”等系列稱號。

一、圍繞漁村群眾需求,做實檔案基礎

不斷強化民生檔案收集,數字化賦能,打通檔案查詢通道,滿足海島群眾檔案查詢、利用需求,不斷提升檔案服務中心、服務群眾能力。一是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目前,全館館藏檔案數字化率100%。其中民生檔案占比館藏總量73.7%,民生檔案全面實現紙質檔案和數字檔案雙套進館,構建了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內容完整的檔案資源體系。二是推進檔案征集實時化。探索開展檔案“隔年進館”工作,建立“一月一歸、一年一編”資料征集機制,定期開展區委區政府重大活動、重特大事件專題檔案收集,實時征集社會各界提供的實物檔案、重要人物檔案等,做到“隨時歸檔,用時可查”。圓滿完成機構改革、村社規模優化調整、村社組織換屆選舉、脫貧攻堅等各個重要時期檔案處置歸集工作。三是推進檔案查詢一體化。依托檔案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館室一體化功能,謀劃“查檔‘一件事’集成辦理”數字化改革應用場景,整合區檔案館和各單位檔案室的檔案業務,系統歸集各單位分散的文書檔案、照片檔案、行政審批電子文件、重點建設項目檔案、疫情檔案等。開通“機關查檔直通車”,在區檔案館與進館機關單位之間建立檔案互查協查機制。打造“全區政策性文件無障礙查閱平臺”,以點對點形式共享區委、區政府等102個全宗46萬條數據,完成率100%。有效推動全區館室協同共進,形成各單位檔案數智共享工作新格局。

二、圍繞海島鄉村振興,做活檔案館藏

深挖檔案文化資源,喚醒沉睡檔案歷史記憶,為海洋非遺傳承,海島鄉村振興持續提供助力,彰顯檔案服務鄉村發展能力。一是挖掘地方特色檔案元素。探索檔案事業向民間延伸,協調各方力量利用民間檔案共同構建社會記憶。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風俗檔案、非遺傳承檔案等數據庫的同時,對具有一定歷史年代的“老照片”“老物件”等藏品的背后故事檔案進行整理、編輯。《歲月留痕—洞頭老物件》《百島尋寶》《民國時期檔案微故事》等,從檔案人的視角,將洞頭記憶信息準確闡述到位,達到了存史、教化作用。洞頭“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紀錄片,富有地方特色的《海島記憶》系列專題片多次被新華社及新華社海外版采用。二是注重深化檔案文旅整合。隨著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為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來,去了解洞頭的過去及人文地理,洞頭區檔案館充分利用“千村檔案”數據庫文字、圖片成果,制作各具不同的古村視頻,向廣大游客進行推介。精心設計檔案文化宣傳品裝飾畫,讓檔案走進民宿,在為民宿環境添彩的同時,也傳播了洞頭文化。寫實書籍《遠去的村影》、公益廣告《創業蘭臺》、微紀錄片《鹿西紀事》從不同角度,讓在外游子了解洞頭的過去和風土人情,用鄉愁喚醒回鄉創業的激情,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布局。三是推進檔案服務優質便捷。堅持讓檔案走出“深閨”、走向社會、走近大眾。依托檔案查詢中心、省域數字檔案智慧服務平臺“檔案查閱服務”、長三角民生檔案在線查檔共享平臺等線上線下載體,貫通“現場查+網上查+掌上查”服務鏈,實現一網查檔。推進服務群眾便利性改革,走進基層、走進工程、走進民宿、走進家庭,助力基層黨建、重點工程、“最多跑一次”改革、數字化改革、家庭檔案建檔等工作,大力推廣自助查檔、掌上查檔、預約查檔等,滿足企業、個人查檔服務需求。

三、圍繞海洋文化育人,做優檔案宣教

推進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注重海洋產業、海島發展、海霞精神等特色專題檔案梳理,將檔案的歷史基因與文化要素顯性化,不斷提升檔案育人效果。一是構筑檔案服務共享格局。打造“三廳三廊一平臺”。洞頭區檔案館立足主責主業,以館藏檔案資源為素材,著力打造“城市規劃展示廳”“黨性教育展示廳”“洞頭印記展示廳”“記憶洞頭”“走進檔案”“輝煌百年?紅動百島”及智慧黨建綜合信息平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檔案文化精神內核,推進檔案文化資源的共享、開放與利用,吸引社會公眾參與檔案文化活動。發揮檔案館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社科普及基地、紅色記憶展廳的陣地宣傳教育作用,與各部門聯合共筑職工黨史教育基地、巾幗紅色教育基地、大學生思政教育基地、“海霞紅女工之家”。二是彰顯檔案文化傳播力量。從“五大主題十大載體”入手,梳理出臺檔案宣傳工作意見,擴大檔案工作影響、提高檔案工作地位。從最初的“為洞頭人民打造記憶之城”“共同的記憶”尋訪活動出發,到借助微信公眾號、移動短信、黨史講堂等載體,不斷推出“洞頭記憶”“黨史周刊”“檔案紅色故事”等。優化提升“記憶洞頭”品牌,深化“記憶洞頭”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作用,在公眾號增設“城市記憶”“歷史上的今天”等欄目,每周定期發布2期內容,持續刊載館藏編研作品。尋求多方合作,擴大檔案文化傳播覆蓋面。與區融媒體中心開展專題檔案宣傳長期合作,拓寬檔案史料編研成果有效傳播渠道。在廣播“聽見行走的洞頭”欄目講述“解放洞頭口述史”“洞頭70年70事”;以音圖文形式在“洞頭融媒”微信公眾號上推出《民國時期檔案微故事》等;在洞頭新聞網開辟“這里讀檔”版塊,設置“記憶洞頭”“歷史上的今天”兩個固定專欄;借助“百姓茶坊”專訪欄目,宣傳區檔案館整體工作成效等。近年來,洞頭檔案工作在《中國檔案》、中國檔案網、浙江在線、《浙江檔案》、浙江檔案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電視直播)、溫州新聞綜合頻道(快點溫州)等平臺都有不同程度的報道。三是構建紅色檔案教育網絡。利用“海霞”等紅色專題檔案數據庫,編撰出版《砥礪奮進的五年》《解放洞頭口述史》《洞頭70年70事》等檔案編研作15種,在村居文化禮堂和百姓書屋、城市書房設立檔案史料專柜,激活檔案文化建設縱深拓展。推出《檔案帶你看滄海巨變》《追溯紅色記憶 傳承海霞精神》《檔案見證百年黨史》等20余個微視頻,組織開展“記憶洞頭”“篳路藍縷,逐夢前行”洞頭黨史事件圖片巡回展、“洞頭發展70周年榮譽展”“民國時期珍貴檔案展覽”等,以檔案的視角講好故事、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