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國際視野

比利時:走進Mundaneum博物館

作者:管清瀠/編譯 來源:獨立報 發表時間:2018-08-22 分享到:

坐落在比利時蒙斯市的?Mundaneum博物館建立了一個包含全球各地知識的紙質檔案資料庫,被譽為“紙質的谷歌數據庫”“最原始的維基百科”和“互聯網的前身”。

19世紀末,比利時律師?Paul?Otlet?和Henri?La?Fontaine?創立了至今仍被全世界廣泛使用的國際十進制分類法,并試圖建立一個可以查找到全世界信息的知識庫。為此,他們廣泛收集各類數據、圖書、文章、照片、小冊子和海報等。1910年,Mundaneum博物館在布魯塞爾應運而生。

但不幸的是,1934年,Mundaneum博物館因組織拒絕服兵役、拒絕參戰等主題的集會被政府關閉。1940年德國入侵比利時,Mundaneum博物館被摧毀,部分檔案資料流失。

1974年,一直被人們遺忘的Mundaneum博物館被一位澳大利亞學生發現,并于1998年搬到蒙斯,在一個藝術百貨商店重新開放。2016年,Mundaneum博物館因其在傳承歐洲文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成為比利時第一個被歐洲委員會評為歐洲遺產地標的場所。

現在的Mundaneum博物館已經成為欣賞文物、舉辦展覽和組織演講的場所,并擁有一個巨大的地下檔案中心。地下檔案中心除了藏有超過1200萬張3英寸×5英寸的索引卡片和創始人的收藏品外,還藏有報紙、明信片、海報和期刊等。

2012年,Mundaneum?博物館的地下檔案中心與Google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整理海量的索引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