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檔案館始終把服務好人民群眾、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檔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檔案為民、便民、利民各項工作,結合實際,從制度建設、查詢利用、數字轉型、信息共享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檔案共享利用服務惠及更多群眾,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是抓好建章立制,強化制度建設。為確保檔案服務群眾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市檔案館修訂完善了《烏蘭察布市檔案館檔案資料查閱利用辦法》《烏蘭察布市檔案館異地跨館查閱利用暫行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拓寬服務渠道,豐富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為做好檔案服務群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豐富館藏資源,夯實為民基礎。不斷完善檔案征集機制、制定檔案征集計劃,加大檔案征集力度,豐富館藏資源,通過線上發布征集公告、線下上門征集、加強同有關單位合作等方式,征集到珍貴圖書資料500余冊,疫情實物檔案、撤盟設市檔案、珍貴紅色檔案千余件;積極開展檔案接收工作,加強對立檔單位的業務指導、溝通協作,確保到期檔案,特別是民生類檔案,高質量進館;提前介入、主動服務、跟蹤指導全市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檔案工作,確保檔案應收盡收、應歸盡歸。
三是拓展服務方式,強化服務提升。市檔案館積極主動接入內蒙古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成為全區首個接入該平臺的盟市級綜合檔案館,在傳統查詢方式基礎上實現了利用全國和自治區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蒙速辦APP、微信小程序、12345政務服務熱線、來電來函等多種線上方式查檔,并開通檔案復制件郵寄、檔案查詢“代辦”、特殊需求登門辦理、檔案寄存保等服務方式,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查檔群眾需求,群眾體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四是注重教育培訓,強化隊伍建設。把“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全館重點工作,將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學、黨支部集中學、黨員干部自主學等常態化學習方式與舉辦專題培訓班、專題宣講等專題學習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全館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舉辦全市檔案業務工作、全市檔案統計工作等各類業務培訓班,組織機關干部參加自治區舉辦的檔案人員崗位培訓班、赴兄弟盟市交流學習檔案工作先進經驗,提升檔案干部業務水平,增強檔案干部服務群眾能力。
五是堅持數字賦能,強化科技服務。聚焦檔案利用熱點需求,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開放審核工作,重點推動民生領域檔案的開放審核,應審核率達到86.5%;優先對涉及民生領域、查閱利用率高的傳統載體檔案開展數字化工作,目前,市檔案館內涉及就業、調動、脫貧、土地確權等民生檔案數字化率已達95%以上,同時做好已完成數字化民生檔案資源整合工作,積極建設民生專項檔案數據庫,實現檔案從“紙間”到“指尖”的高效查詢。
六是完善便民設施,提升服務效能。著力優化群眾查檔體驗,市檔案館不斷加強陣地建設,升級軟硬件配置,在查閱大廳配備檔案自助查閱系統,提供免費復印利用,放置飲水機、放大鏡、老花鏡、休息桌椅等便民設施,把查閱大廳作為全館學雷鋒示范點,做到熱情接待、周到服務。2023年提供有效查閱服務近3000人次,利用檔案資料7000余卷、件,復印原始檔案8000余頁。同時為全國檔案查閱平臺反饋查閱信息46條,回復烏蘭察布12345熱線查檔需求12條,群眾滿意率達100%。
下一步,烏蘭察布市檔案館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完善制度機制保障、加大檔案征集和接收力度、拓展檔案為民服務方式、提升檔案干部隊伍素質、利用好檔案數字化成果、優化升級檔案服務設施,真正讓檔案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