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檔案館開展“國家的孩子”返滬訪問活動親歷者口述歷史采集工作,共采集到活動策劃組織者、親歷者口述歷史160分鐘,征集整理相關照片80張、文書檔案21件,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千孤兒入內蒙”是一段鐫刻在民族團結豐碑上的歷史佳話,亦是一段超越地域、血緣和民族的人間大愛。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3000名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孤兒,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乘著北上的列車來到了廣袤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在草原額吉的用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成才。40年后的2002年,這些“國家的孩子”扎根草原、情系上海,通過一場別開生面的返滬“尋根”之旅,為滬包兩地搭建起一座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續寫著“三千孤兒入內蒙”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時代新篇章!
誠如“國家的孩子”返滬訪問活動策劃組織者、市檔案館館長任志剛所說:“草原母親與三千孤兒,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是民族團結互助的光輝典范。如今,我們帶著檔案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重新打開記憶的閘門,去回顧那段佳話、重溫那段歷史,使歷史與現實、草原與上海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本身就是血濃于水、大愛無疆!”
下一步,包頭市檔案館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加強“三千孤兒入內蒙”專題檔案征集和口述歷史采集工作,把“國家的孩子”在包頭的動人歷史記錄好、留存好,讓“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在新時代新征程煥發蓬勃生機,為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建設好“模范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貢獻檔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