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康市檔案館以“黨建+”為引領,深耕本地文化,深入開展“紅館育人”檔案宣傳品牌建設,以檔案展陳、檔案特色課堂、檔案精品編研等形式講好檔案故事,宣傳檔案文化。
一是檔案宣傳有創新。開展檔案送展活動,以一件檔案實體、一個歷史故事的的形式制成檔案展板,與黨史辦合作舉辦檔案巡展,為我市紅色教育基地提供豐富的教育素材。加強家庭檔案建檔工作的宣傳和指導,建成金華地區首家家庭檔案館——“崇魯居”,打造好家風傳承基地。
二是檔案編研有成果。盤活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從館藏民國檔案、抗戰檔案中深度挖掘檔案背后的歷史故事,形成《蘭臺故事》系列編研作品100多篇并準備出版。謀劃具有本土特色的建檔,連續12年開展全市百歲老人建檔活動,出版《百歲壽星》畫冊,舉辦百歲壽星展播等檔案展覽,進一步擴大檔案影響力。
三是檔案“微”課堂有亮點。用好用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領巾e站1013”陣地載體,與團市委、教育局等單位開展“館校共建”,相繼舉辦了“紅領巾走進檔案館”主題實踐活動、“小記者走進檔案館”、“小小少年夢想檔案寄存”等活動,激發少年兒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感。成立暑期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多個暑期研學實踐崗位,以紅色檔案教育、檔案知識學習、業務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大學生們搭建起了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實踐的平臺,有效發揮檔案的社會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