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瑞安市縱深推進檔案數字化改革,聚力破解“檔案館室信息孤島”“查檔難”等痛點難點問題,創新打造“機關查檔直通車”應用,推動館室一體化系統向“云申請、云查閱、云利用、云接收”的協同系統迭代升級,全面打造“一網查檔、全域聯動”“遠程查檔、近端出證”的“1+1+23+X”(即市檔案館,市行政服務中心,23個鎮街行政服務中心和若干個重點村社便民服務中心)檔案公共服務新格局,初步實現檔案查詢市檔案館、高頻部門、鎮街、村(居)層層覆蓋,成為全省首個在浙政釘實現跨單位查詢檔案的場景應用。
一是立足資源優勢,“一倉歸集、數字賦能”格局先行打造。充分發揮已創成浙江省市縣級示范國家綜合檔案館、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的優勢,謀劃加快推進檔案工作整體智治和轉型發展策略,全面深入對接省級要求,全力爭取獲批縣級首批“機關查檔直通車”試點,列入了市智慧城市綜合建設工程項目投資計劃,優先給予資金保障。制定出臺《“機關查檔直通車”應用試點方案》,對工作目標、主要任務、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統性安排,特別是全面開展“摸家底”行動,利用館藏信息資源系統、館室一體化系統和數字檔案登記備份系統,對涵蓋63.2萬卷6萬件數字化檔案、存儲量達58TB的數字資源總庫,分類歸集為252個全宗、17個專題數據庫,聯動108家數字檔案室,為應用開發提供了數據資源支撐。抽調精干力量,組建“機關查檔直通車”應用開發項目實施小組,全面推進項目申報、軟件開發、測試上線、操作培訓、驗收維護等各環節工作。特別是在軟件開發環節,與軟件公司深度對接,確定總體框架和技術路線,就功能設計等方面克服種種困難,進行精細推演、不斷打磨,在6個月內完成在浙政釘正式環境上線。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一網通查、實時監管”功能全面實現。依托浙政釘開發查檔服務小程序,用戶可在浙政釘發起查檔申請,向指定單位提交查檔需求,指定單位即可接收到查檔申請并進行審批,待審批通過后,用戶可在浙政釘移動端查看檔案。實行查檔“受理-查閱-審批-協查-反饋-出證”全生命周期監管監督,及時催辦未按時處理的業務,實現“實時監管”,提升檔案業務辦理效率。協同政府數字化轉型,對接省公共組件,調用省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電子出證平臺接口,實現“遠程查檔、近端出證”。通過對各單位共享數據情況、辦理業務統計、評價情況統計等核心指標進行匯聚分析,梳理高頻查檔事項清單、檔案管理單位清單,為數字檔案系統建設和后期工作部署規劃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強化共建共享,“一體協同、整體智治”效能逐步釋放。進館單位的檔案部門可通過應用,便捷查詢本單位的進館檔案和其他館藏開放檔案,對尚未進館的檔案,檔案館可代利用者協查。自運行以來,累計訪問達3700余人次,共享檔案條目227萬條,辦理出證148次。實行移動查檔、掌上查檔全流程快辦,“檔案數據目錄共享”“共享數據查詢”“檔案協查與辦理”“消息通知”“督查督辦”“電子出證”“出證推送浙政釘”“辦理評價”“統計分析”“電子簽章”等10項服務功能系統集成、無縫銜接,又增設辦理、違期等自動提醒功能,同時引入考核機制,推動“機關查檔直通車”高效流轉。。健全完善檔案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實現整個數據鏈路“端到端”安全保護,確保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和操作系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