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檔案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緊盯“四個好”“兩個服務”目標要求,立足職責定位,圍繞群眾訴求定制“服務清單”,探索并運用“四破四立”工作法,檔案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破數據壁壘,立共享平臺。圍繞區域實際,以實施數字化工程為契機,全面整合檔案數據資源,打破數據壁壘,通過建立專項目錄、對接查詢需求、優化查閱流程等辦法,集成分散數據,避免信息重復采集。先后與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等部門簽訂數據共享協議,實現多方數據共享共用,有效提升現代檔案資政育人的便捷性、高效性。
二是破區域鴻溝,立聯結橋梁。直擊長期以來異地查檔群眾“辦事難、想破頭、累斷腿”的痛點,樹牢宗旨意識,發揮專業優勢,使便民服務更優化,更精準,有效解決異地群眾檔案查詢的“糟心事”。在四川省婚姻檔案實現省域異地查檔的基礎上,主動把群眾“請進來”,替群眾“想辦法”,積極聯系外省檔案、民政部門,為辦事群眾獲取對應地方的辦事流程及聯系方式,幫助群眾找準辦事渠道。截至目前,西區檔案館相繼為3名昆明、唐山等地外省群眾成功解決了婚姻證明、工齡待遇查詢等老大難問題。
三是破部門分治,立便民之路。針對轄區部分退役軍人由于行動不便以及在外地居住等原因造成辦事困難的實際問題,西區檔案館積極與退役軍人管理部門、屬地單位銜接溝通,由社區統計需查檔人員名單,檔案館予以查閱復印后統一交由退役軍人局錄入信息,形成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的服務模式,推動服務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省去了群眾輾轉反復的環節。目前西區檔案館已完成兩批次200余名退役軍人查閱利用服務。
四是破陳舊模式,立綠色通道。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積極調整工作思路,主動開辟“綠色通道”,為殘疾人士、孤寡老人定制“送檔上門”服務,行動不便的查檔人群只需電話查詢,信息核對無誤后查閱資料將直接送至群眾手中,打通了檔案服務“最后一公里”,打破了“坐等群眾”的陳舊服務模式。同時西區檔案館還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服務手段,陸續開辟電話查閱、預約服務、集中查檔等便民措施,獲得群眾高度贊揚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