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實、完整、準確、全面記錄和反映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切實發揮檔案在記錄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內蒙古自治區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堅持高起點嚴要求、高標準、細整理,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檔案歸集工作。巴彥淖爾市檔案館、臨河區檔案史志館多次深入檔案整理一線,解讀宣傳脫貧攻堅檔案歸集要求,針對檔案整理和數字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全力推進臨河區脫貧攻堅檔案整理歸集工作。
臨河區脫貧攻堅檔案由于機構改革等原因,歸集工作起步晚,但在市、區鄉村振興部門和檔案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各項工作進度快、質量高,將村級檔案一并歸集整理,檔案歸集齊全完整。一是全面開展培訓。2020年5月,在區委黨校聯合召開專題培訓班,對各鄉鎮、農場和區直單位的分管領導、工作人員及各行政村(分場)的干部共530多人進行了系統培訓,增強了各級干部整理精準扶貧檔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明確工作要求。向工作人員解讀宣傳精準扶貧檔案整理的時限為2013—2020年,做到應收盡收、應歸盡歸,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積壓或擅自銷毀,整理過程中將收集內容和保管期限參照表懸掛上墻,確保檔案收集完整,劃分保管期限準確。三是加快工作進度。對所聘用的第三方,明確了各類檔案整理的完成時限,按照時間節點,整理完成不同年度的精準扶貧文件材料。
區級脫貧攻堅檔案已于2022年5月底移交區檔案史志館,移交檔案596盒,紙質與數字化副本同步移交。鄉鎮、村兩級預計9月底完成脫貧攻堅檔案歸集,目前已歸集檔案6768 盒,其中鄉鎮檔案1825盒、村級檔案4943盒,正在開展數字化。下一步,將對鄉鎮、村兩級脫貧攻堅檔案工作進行督查指導,確保檔案歸集齊全完整、整理規范、安全保管、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