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5個“6·9”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郫都區檔案館圍繞“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宣傳主題,精心策劃,多角度、多層面創新開展形式內容豐富的系列宣傳活動,發出檔案最強音,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一是挖掘館藏資源,聚力“紅色珍檔評選”。充分挖掘館藏資源,聚焦紅色歷史文化價值、保管狀態等方面,選送《黃炎培答林滋永書信》《六十年來米價表(1890-1950)》《崇寧縣各界為淞滬抗戰陣亡團長解固基籌辦追悼會向縣政府申請經費的文函》《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人員合照》4份館藏檔案,積極參加成德眉資紅色珍檔評選活動,其中《黃炎培答林滋永書信》獲評2022年成德眉資紅色珍檔暨成都市第二屆館藏珍檔,喚醒每一件珍檔背后的紅色經典故事,讓檔案力量和歷史記憶根植在城市肌理和精神建設之中。
二是傳遞檔案文化,接力“千人云讀檔”。組織年輕干部接力“千人云讀檔”,賡續紅色血脈,傳遞紅色力量。年輕干部化身革命烈士的“信使”,在追思和傳承中聲情并茂地誦讀了《希望你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趙一曼致兒子陳掖賢》《江竹筠寫給譚竹安的信》《再帶給你十幾個字——左權致妻子劉志蘭》《你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趙云霄致女兒》四封紅色家書,或悲壯激昂,或低沉婉轉,或娓娓道來,帶領年輕干部們走進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重溫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整個活動通過微視頻、抖音等新媒體形式進行傳播,將檔案里的紅色文化搬上“云端”,飛入平常百姓家,充分發揮好檔案資源對記錄歷史、傳承文化重要作用。
三是主動服務民生,檔案宣傳進社區。檔案館工作人員化身宣傳員,進一步發揮檔案服務社會、造福群眾的作用,持續推進檔案宣傳進社區。將館藏資源與廉潔文化建設相結合,出新出彩講述郫都歷史名人何武、尹昌齡的清廉家風故事,以良好家風帶社風、促民風,凝聚反腐倡廉正能量,弘揚風清氣正主旋律。舉辦館藏紅色珍檔陳列展,《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人員合照》等8件珍貴館藏紅色珍檔帶領參觀者穿越時空,重溫紅色記憶,感受革命人物的清風傲骨和為民情懷。開展檔案知識培訓,講解檔案的定義、種類、作用、個人查閱利用流程,為公眾普及檔案知識,提高公眾檔案意識。開發制作具有宣傳價值的檔案文創產品,讓檔案賦能生活,讓檔案文化活起來、亮起來,吸引300余名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主動參與,有效拉進檔案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四是創新檔案利用,“云觀”檔案陳列展。開展“檔案開放日”活動,以郫都檔案微信公眾號為載體,向社會公眾開放“廉文化陳列展”“蜀源歷史文化陳列展”云上展。創新檔案利用,讓檔案文化緊跟互聯網時代的步伐,打破時空界限,用更輕盈的姿態貼近百姓,讓社會公眾足不出戶,在“云端”就能享受一場視覺盛宴,實現更好的科學傳播效果,在“6·9”國際檔案日宣傳周期間點擊量超過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