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檔案智庫,可根據我國國情與檔情,設置全國性、區域性與行業性等類型,并采用獨立式、委托式、合作式與吸納式等模式。
檔案智庫的類型
1. 全國性檔案智庫
全國性檔案智庫建設即確立統一單位主導檔案智庫建設,依托政府部門、檔案高校、檔案服務行業資源,如政策支持、學科建設、人才供給、技術創新、資金保障等,著眼于全國性檔案事業戰略規劃、檔案學科發展與檔案人才培養等,建立具有國家級規模、專業化的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助力檔案事業創新和檔案工作轉型發展。如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依托一流的教學師資、高層次研究隊伍與優質的研究平臺,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服務全國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該檔案智庫建設主要思路:
一方面,拓展檔案智庫研究領域與服務深度。充分匯聚全國范圍內的專業智慧,凝聚廣泛的研究力量,關注檔案學領域基礎理論研究與各級各類檔案部門的實踐探索,以檔案事業戰略問題與重大政策為研究對象,提供專業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研究設計。另外,檔案事業發展問題與戰略規劃考量需要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的思維碰撞與多元視野,更是要加強檔案智庫與其他領域智庫團隊的交流、協作與互鑒,通過論壇交流、科研立項、學術研究等方式,把握檔案事業發展總趨勢和檔案學研究前沿重點,即時跟進國內外檔案領域的研究進展與觀點創新,探索先進的技術手段與設備應用,推進檔案領域的知識組織、知識生產與知識應用,體現檔案智庫研究的科學性、整體性與系統性特征。
另一方面,完善檔案智庫功能及其保障機制。全國性的檔案智庫建設應立足國家政策規劃、學科理論創新、檔案實踐特色與社會問題等需求,實現檔案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政策決策咨詢建言、檔案知識創新服務以及復合型專業性人才培養等功能,全面增強檔案智庫能力建設,形成具有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的政策建議報告、學術研究論文、重大課題著作、知識服務產品等研究成果,推進其在適當場景中的轉化應用。堅持學科發展、實踐問題導向,基于檔案智庫研究平臺,強化檔案專業人才梯隊建設,培育檔案智庫研究主體的主動意識、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為檔案智庫高質量可持續性運行供給智力資源,加強其研究成果質量把控與優化。
全國性檔案智庫優勢體現在:立足全局,靈活調遣全國范圍內智力資源,實現檔案智庫團隊的高端配置。其需完善是因為統籌全局跨度范圍大,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在智庫團隊資源協調、制度協商與成果應用上。適用范圍:發起單位具有較強的號召力、組織能力與責任意識,協調并確立好利益關系,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檔案智庫組織規范與管理制度。
2. 區域性檔案智庫
區域性檔案智庫建設即依據區域社會環境、經濟狀況、行業發展等特色,組織區域內地方檔案主管部門、檔案高校、科研機構、檔案行業等,因地制宜,建設協同合作、聯系性強的檔案智庫,如構建“長三角檔案事業發展研究院/中心”“珠三角檔案事業發展研究院/中心”“京津冀檔案事業發展研究院/中心”等,凸顯地方檔案工作發展特色,為推進區域性檔案事業一體化發展予以智力助益。該檔案智庫建設主要思路:
一方面,明確區域性檔案智庫戰略定位。基于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檔案事業體制機制特色,打破區域內地方黨政部門、學科建設、行業組織界限,組織一批穩定且專業性強的研究團隊,健全檔案智庫內部合作與交流機制,聚焦地方發展共性與差異問題,關注區域性的檔案事業發展動態、地域性需求變化及多元化的檔案實踐需要,持續性地投入研究力量,創造優質的研究成果,確保檔案智庫服務區域性檔案事業發展戰略規劃、檔案學科建設、重點檔案和特色檔案研究與檔案人才培養引進。同時,加強各區域間檔案智庫項目合作與研究,由點及面形成協同研究與知識創新平臺。
另一方面,全面整合區域內優質資源。區域性檔案智庫建設可以有效整合區域高等院校內檔案學、情報學、圖書館學、社會學、法學、數據科學與新聞傳播等優勢學科研究力量,合理統籌所在范圍的各級檔案主管部門、各級各類檔案館等政策支持、數據資源與經費投入供給,全力匯集檔案服務行業數字技術、科研設備、專業人才等先進條件支撐,通過創建區域性檔案智庫運行機制,促進區域內多類資源的流通協調與動態協同,為地方乃至區域性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實現多元智力資源投入與研究成果產出應用的對接契合與雙向融合。
區域性檔案智庫優勢體現在:因地制宜且合理利用資源,合力推進區域性檔案事業高質量且賦有特色發展。其需完善是由于組織利益、發展思維差異的限制,實現制度、知識、組織協同需要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適用范圍:在區域地域、發展規劃、學科建設、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具有共通之處,明確發展思維與協同創新理念,具有共同的檔案智庫建設愿景與服務意旨。
3. 行業性檔案智庫
從最開始對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再到行業性檔案智庫建設即以檔案行業協會、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團體及相關單位等為建設主體,聚焦檔案行業發展現狀,圍繞科技研發、技術設施等資源優勢,構建檔案行業智庫,為檔案行業內部管理、指導性政策咨詢、行業改革發展、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決策提供智慧驅動力,服務現實檔案實踐問題與檔案行業發展前景,如上海出版傳媒研究院服務行業改革發展,建設成為行業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聞出版高端智庫。該檔案智庫建設主要思路: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
一方面,建設檔案行業服務型專業智庫。開展檔案行業智庫建設試點,聚集檔案行業及相關行業領域的研究員、專家,重點打造檔案行業領頭智庫,基于時代發展需要和行業建設現實問題,明確重點研究方向,如開展檔案科技創新應用研究、行業發展前瞻設計和政策規劃、行業規章制度與標準規范研制等,重點攻關科技賦能創新與轉型發展,開發支撐檔案智庫建設與運行的檔案業務數據庫、需求調研數據庫、專家資源庫、成果管理庫等,為檔案理論研究創新、檔案實踐成果突破提供智力資源與技術支持。另外,需要建立檔案行業智庫發展評價體系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的反饋機制,提高檔案智庫的研究效率與成果質量,提升檔案行業智庫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暢通檔案行業智庫人才交流渠道。根據智庫建設要求與發展目標,建立檔案行業智庫研究專家網絡,廣泛吸納行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技術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構建學科背景優勢互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層次結構合理的智庫團隊。進而推動檔案行業智庫間、智庫與決策部門、檔案智庫與社會團體等人才流動渠道的建立,如根據年度計劃派遣智庫人員到政府部門、檔案高校、同行企業等機構開展實踐調研,真正參與黨政部門決策研討,開展學術與實踐經驗交流,深入社會基層了解社會公眾需求,推動檔案智庫研以致用,為諫言政策制度、解決實際問題、創新研究成果提供堅實基礎,提高決策咨詢與成果轉化的針對性,加強檔案智庫品牌化、專業化、實踐化建設。
行業性檔案智庫優勢體現在:融匯檔案產業資源,搭建起政府部門與檔案企業溝通的橋梁,延伸檔案智庫服務范圍。其尚須完善檔案行業智庫研究人員的專業性和多元性問題。適用范圍:從事檔案行業的資深企業、專家、學者,擁有多領域專業化的人才團隊、豐厚的財力保障、穩定的檔案產業鏈,與政府部門、檔案高校等單位具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檔案智庫建設模式
1. 獨立式建設模式
獨立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即各高校、科研機構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團隊的力量與規模,依據國家檔案事業發展需要,凝聚本單位檔案專業人才、專家,依托本單位資金、場所、項目、政策等資源,獨立構建服務于全國或本地區檔案工作或檔案服務行業、理論研究的檔案智庫,切實主動地圍繞檔案事業發展戰略、工作規劃與理論創新展開研究。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集全校之力打造高校智庫。該檔案智庫建設模式主要思路:
一方面,將其納入重點規劃并明確服務意旨。依據單位發展實際制定檔案智庫建設與發展綱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依托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檔案工作發展規劃,為檔案智庫提供權威性、強制性與指導性的建設導向。明確檔案智庫建設目標、原則、內涵、管理體系等,發揮單位內部資源聚集力量與自身研究特色,利用便捷的研究交流陣地,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檔案智庫,重點培育其核心競爭力與價值創造力。進而依靠其有效地運用知識與智力,調研檔案部門和行業實踐需求,重點關注國家經濟社會環境及檔案行業發展現狀,如檔案科研創新、檔案學科建設、檔案學術研究、檔案服務機構、外包行業監管等,聚焦關鍵問題、發展難點,提升檔案智庫研究成果的質量與應用價值。
另一方面,強化內部資源建設并提升服務能效。獨立式的檔案智庫擁有較高的自主權與資源支配權,具有較為明顯的層級結構,實行統一領導與規劃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應在充分利用單位已有資源的基礎上,持續優化檔案智庫的軟硬件設施建設,適度向外吸引資金支持、技術工具、管理手段等有益資源,提高檔案智庫建設的基礎保障。向內集中研究力量,通過規范內部管理制度與建立績效考核制,不斷健全檔案智庫體系,完善智庫人員分工與推動內部資源共享,強化單位內專業團隊人員的溝通與協調,建立完備的檔案智庫功能實現機制,提升檔案智庫的服務能力,增強其社會能見度。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再到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
獨立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的主要特點: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可實現資源的自由配置、科學管理與合理投入。但需要獨立投入資金人才技術等支持,易導致資源緊張,與外界的協同合作相對較弱。適用范圍:已擁有充足的檔案專家學者、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成熟的研究平臺與先進技術應用等資源的檔案智庫。
2. 委托式建設模式
委托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即檔案局館等檔案事業單位通過審視自身情況,在無力承擔或因體制機制等原因不方便獨立建設檔案智庫的前提下,根據工作發展需要而委托檔案高校、科研機構或外包服務行業建設檔案智庫,為其檔案事業發展政策研究、檔案實踐工作提供服務與決策支持,如湖南省國資委委托國有全資公司湖南湘江研究院建設智庫,承擔國資國企理論政策研究、改革發展業務咨詢等功能。該檔案智庫建設模式主要思路:
一方面,引導并支持檔案智庫建設規劃與目標,持續保障檔案智庫的常態運行。委托式檔案智庫的建設需要處理好雙方關系,通過協調檔案智庫建設長期規劃與短期目標,實現兩者的目標銜接、資源協助,將外在發展需求轉化為內在建設動力,平衡理論研究與實踐調研,共同推進檔案智庫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委托單位可通過建立檔案課題研究專項資金,如“檔案事業發展戰略規劃”“檔案政策研究”“檔案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等,用于輔助檔案智庫的專業研究與能力建設,為其潛心鉆研、知識生產、理論創新提供良好環境,提高智庫研究的深度、廣度與精度,保障檔案智庫建設質量,鞏固檔案智庫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加強委托單位與被委托單位之間的溝通與需求對接,明確權利與義務。委托式檔案智庫建設應事前協商檔案智庫服務范圍、重點研究課題、決策咨詢領域等細則,通過明確委托單位需求,研習決策部門檔案發展戰略規劃與指示,把握檔案機構發展定位、檔案理論研究基礎、檔案科技賦能特性,實現“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精準服務,謀劃更具前瞻性、切實性與戰略性的檔案工作指導與科學方案,提高檔案決策評估的效率與質量。總之,需直接對接檔案智庫建設需求,強化檔案專業背景與實踐探索,提高檔案智庫與政府機構等委托單位之間的契合度,優化檔案智庫知識成果、研究成果供需匹配度。
委托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推進供給方與需求方匹配的精準度,增強檔案智庫研究的專業性;但委托單位參與度相對較低,需要委托方向被委托方充分放權,并充分信任。適用范圍:兩單位之間具有較強的信任關系,能夠友好協商確立委托事宜。
3. 合作式建設模式
合作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即以同一區域、研究主題、行業性質為依據,通過多個檔案高校、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行業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如館際合作、館校合作、校企合作、館企合作、館校企合作以及基于此建立更廣范圍的區域性、國際性合作,實現不同機構的資源聯通、數據共享與知識交流,提供綜合性的資金、智力與技術支持,充分發揮合作組織內各項資源優勢,共同致力于檔案事業發展服務的目標,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創建的上海研究院。該檔案智庫建設模式主要思路:
一方面,加強檔案智庫合作單位成員的協同與配合。協商確立檔案智庫研究的運作機制與協調制度,簽訂檔案智庫組織內的工作協議,統籌各參與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與職能任務,以重要試點單位為引領,其他主要成員單位為支撐,確保檔案智庫的高效運行。可以強化線上平臺與線下組織的運行和溝通,通過舉辦主題論壇、學術研討會、科研項目申報等方式激發集體智力,推進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檔案事業規劃與研究,加強檔案智庫團隊的科學選題、思維碰撞、學術交流與實踐啟發。另外,暢通信息聯通渠道,推動數據、資源、知識共享與優化,整合資源優勢,積累整體價值效力,提高檔案智庫的協同創新能力,推動檔案事業一體化發展。
另一方面,推進檔案智庫“政用產學研”鏈條發展。檔案智庫以服務檔案事業發展與決策咨詢為宗旨,應對接政府部門決策需求以及檔案企事業單位實踐要求,加強基礎性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型研究的互動,集結專業化人才、科學性研究、創新性技術與實踐性平臺,發揮各自獨特資源優勢,綜合研判國內外檔案學研究前沿話題與檔案實踐發展問題,規劃檔案智庫研究方向,通過項目制、合同制等方式落實研究過程,促進研究成果與檔案實踐的深度融合,為數字時代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檔案工作服務升級、檔案人才隊伍建設出謀劃策。進而推進檔案智庫“產—學—研”拓展至“政用產學研”創新鏈條的發展,提升檔案智庫服務政府部門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與適用性。
合作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打破區域、行業間壁壘,促進資源整合與共享,發揮整合優勢;但可能會出現溝通交流成本增加,多主體間對接協調效率降低等問題。適用范圍:基于研究主題或行業性質,達成一致的服務目標,確立好主導關系、合作協議與協作細則的檔案智庫。
4. 吸納式建設模式
吸納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即以某個檔案智庫建設主導單位為引領,本著“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理念,聘請檔案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社會成員、技術人才等,優化檔案智庫人才結構,充分發揮專業與人才智力優勢,推動學科交流融合、成果創新應用,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政策決策的能力,如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致力于匯聚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向學界業界吸納300余位兼職學者,以強化智庫的研究力量。該檔案智庫建設模式主要思路:
一方面,建立結構合理的檔案智庫人才體系。以檔案智庫建設單位為主體,吸納全國檔案高等院校、檔案企事業單位、檔案高端行業機構以及圖情學科、法學與計算機等領域的專家人才,打造一支以專業理論性領軍人才為引領、實踐性基礎人才為輔助、技術性創新人才為支撐的智庫隊伍。專業理論性領軍人才主要由檔案學科帶頭人、各檔案高校教師、研究員及其他領域專家學者等構成,實踐性基礎人才由各級檔案主管部門、各級各類檔案館實務工作者與從事檔案行業的優秀人員組成,技術性創新人才可以由圖情專業學者、數據科學研究員、計算機專業人員等組成,形成協同互助、優勢互補、專業運作的檔案智庫工作格局。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再到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
另一方面,強化檔案智庫人才隊伍能力建設。檔案智庫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需要加強以檔案專業人才為中心的智庫團隊建設,建立相應的聘任制、激勵制、培養制、評估制等機制,健全科學的人才選拔與供給渠道,開展人才培養與引進計劃,優化檔案智庫人才結構并推動行業內人才的有序流動與高效利用。通過樹立共同的服務檔案事業發展意旨,強化問題意識、理論研究、創新精神與實踐導向,鍛造其檔案理論與實踐問題發現能力、扎實的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敏銳捕捉政情民意能力以及研究成果應用能力,促進檔案智庫常態化、專業化、體系化、持續性的知識生產,提升檔案智庫決策服務水平與戰略發展規劃研究前瞻性。
吸納式檔案智庫建設模式主要特點是:優化檔案智庫人才結構,創新研究理念與思維,提高檔案智庫精細化服務能力;但人才吸納成本較高,專業人才管理難度較大,需要跨組織開展工作。適用范圍:負責人具有廣闊的人脈資源和較強的人才凝聚能力、主導單位具有較強人才吸引力的檔案智庫。
總之,檔案智庫重點應著眼于全國性檔案事業戰略規劃與檔案學研究發展,聚焦檔案實踐問題與檔案行業發展前景,實現供需有效銜接,提供切合實際、實踐性強的服務。各單位可根據地域發展實際與單位建設情況,選擇相契合的檔案智庫建設類型與模式,或是揚長避短,吸取不同檔案智庫的優勢所在,自行開拓創新適合自身發展的檔案智庫建設類型或模式,明確功能定位,全力提升檔案智庫研究與貢獻能力,進而發揮中國檔案智庫群的整體研究力量,滿足檔案事業發展需求與國家建設需要,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