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寶貴資源。如今,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影響政府決策、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檔案智庫建設還相對滯后。探索檔案智庫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厘清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建設什么樣的智庫等問題,即如何確立檔案智庫的價值取向和職能定位的問題。
檔案智庫的價值取向
1. 堅持黨的領導,把準政治方向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建設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檔案智庫建設也不例外。政治性是檔案智庫發展的生存之基。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中,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伴隨檔案工作始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把“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明確寫入法律條文。檔案智庫建設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檔案工作姓黨”的政治屬性,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團結智庫成員和檔案工作者,深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檔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在檔案智庫建言獻策方面,要強化政治把關,注重政治效果,要堅決防止對智庫“獨立性”的誤解,出現與國家大政方針“對立化”的傾向,確保智庫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2. 堅持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工作
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這決定了檔案智庫的價值取向既要圍繞如何做到“檔案強國”,又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須牢記“國之大者”,聚焦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問題,持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政策建議。比如,讓檔案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以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使其成為讀懂百年大黨的勝利密鑰;“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利用檔案開展“四史”教育,批駁歷史虛無主義;通過抗疫檔案弘揚抗疫精神,彰顯中華民族的精神主動;利用檔案講好中國故事,在公共外交中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實現檔案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挖掘檔案數據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內生動力等。這些都是檔案智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著力點,迫切需要從專業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
3. 堅持科學精神,直面現實問題
檔案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始記錄,依托檔案智庫成果,其說服力與可信度是其他一般智庫難以企及的。因此,檔案智庫建設更應該堅守科學精神,堅持問題導向,以檔案記載的事實說話,以針對現實問題的調查數據說話,直面現實關切。比如,中國的崛起是近半個世紀最重要的國際現象之一,如何向世界詮釋好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和中國貢獻,就需要更為客觀、科學的研究成果。檔案智庫在這方面的功能尤其需要被重視起來。要言之,只有依靠客觀嚴謹的學術態度、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檔案智庫才能“不斷拿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成果”,成就決策咨詢的“最強大腦”。
4. 堅持創新發展,突出能力特色
根據最新的《2020全球智庫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智庫總數世界排名第二,共有1413個智庫。但遺憾的是,現今關于中國智庫的統計中專門的檔案智庫仍尚未占有一席之地。這就提出了檔案智庫如何力求突破,爭取能在眾多智庫中做到出類拔萃的問題。智庫建設唯有堅持創新發展,鍛造自己的“看家本領”、獨特優勢,才能有效形成核心競爭力。就檔案智庫而言,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它不同于過去一般的檔案研究機構?!疤厣北旧砭鸵馕吨辛咙c,要有獨特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檔案觀點和結論;“新型”則意味著要從思想觀念、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管理方式、制度規范等方面對檔案智庫作出新的謀篇布局。這其中,核心是要聚焦檔案特點,突出專業優勢,集中力量“把一壺水燒開”。比如,在關于南海諸島爭端及其他領土邊界問題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動編印和報送的《明清南海主權問題檔案》《清代中印錫金段邊務檔案選編》,就充分彰顯了歷史檔案“故紙定乾坤”的憑證作用,并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因此,檔案智庫最終要有影響力,就必須基于檔案史料大力鍛造“撒手锏”。
檔案智庫的價值取向
明確職能定位是智庫發揮作用的關鍵。檔案智庫建設雖不遵循單一模式,但從宏觀層面而言,探索檔案智庫職能定位的應然狀態有助于避免職能同質化,明晰具體建設目標與建設路徑。
1. 瞄準主攻方向,做咨政建言的“智慧庫”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詢為主攻方向”。檔案智庫的基本使命和首要職能同樣是開展有針對性的政策研究。比如,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胡佛研究所,其主要職能就是將原始知識更好地轉化為政府決策。胡佛研究所非常重視地方志、回憶錄、私人信件、照片等檔案資料的收集,尤其在對中國檔案文獻的搜集方面,涵蓋20世紀以來大量珍貴歷史和政治史料。正是因為注重檔案運用,胡佛研究所在美國公共政策和外交中才承擔起重要智庫角色。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檔案智庫也必須要有熟悉政策、輔助決策的自覺意識與研究能力。要基于對黨和政府重大決策內容與背景的深度認知,積極咨政建言,利用檔案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新視角,打開新路徑,形成有利決策的“最佳方案”。要不斷促進檔案智庫研究者的文章、對策、謀劃轉化為黨政部門的規劃、決策、制度等,實現檔案智庫成果的優質產出與高效轉化,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2. 探索學術前沿,做理論創新的“思想庫”
檔案智庫是檔案學理論創新的研究基地,是檔案事業發展思想創新的活力源泉。檔案智庫成果的前瞻性與引領性也一定程度體現在新理念、新論斷、新思想、新觀點上。然而,回顧中國現代檔案學百年來發展歷程,相較國外檔案學理論而言,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學理論依然較少。因此,我國檔案智庫要勇于向那些對西方檔案學理論奉行“拿來主義”的行為說不,要敢于突破西方理論的藩籬,善于引領理論前沿,形成中國檔案學理論的自我主張。應鼓勵開展學術爭鳴、平等交流,不斷提高理論創新能力,特別要結合中國國情,以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為現實參照,注重從檔案實踐工作變化中總結提升理論。
3. 推進技術創新,做實踐引領的“成果庫”
真正成功的智庫,應做到“有遠見、有實策、能致用”。檔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檔案智庫建設不能停留在理論推導、經驗提煉、個案分析等傳統方式上。檔案智庫的研究成果理應直接接受檔案實踐的檢驗,若能前瞻性思考世界科技發展趨勢之于檔案管理的適用場景,帶動檔案實踐領域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可謂功莫大焉。為此,檔案智庫建設應強化科技賦能的研發中心這一職能定位,緊緊抓住并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破除束縛檔案事業發展創新驅動的思維定式。檔案智庫在推進檔案管理技術與應用變革方面,要努力結合檔案工作實際與新興前沿技術進行探索。要重點關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檔案領域的實踐應用,用力打造富有技術含量、可操作性強、能推廣的獨創性研究成果,使檔案智庫真正達到內容、形式和效果的完美統一。
4. 拓展國際視野,做合作交流的“信息庫”
從國際看,隨著中國日益走入世界舞臺中央,增強中國檔案學的國際話語權,迫切需要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檔案思想,講好中國檔案故事。因此,我國檔案智庫要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世界眼光為中國發聲。要注重與外國政府研究部門、國際知名智庫、其他檔案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持續提升我國檔案智庫在參與對外傳播與人文交流等議題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從國內看,檔案智庫應主動承擔起促進國內檔案學者與檔案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功能,發揮檔案智庫聯系官方和社會的紐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其中就有來自全國36家高校、企事業單位檔案部門的56名專家受聘為首批研究員,成功打通了跨機構、跨部門、跨行業的檔案信息合作交流渠道。
5. 搭建聚才平臺,做人才孵化的“儲備庫”
智庫是高端人才匯聚之地,人才是決定智庫影響力和實力的最關鍵性因素。一是要優化檔案智庫人才結構。建設檔案智庫既要有高水平的檔案專業性研究人才,也要有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的復合型智庫人才。為此,可以通過構建“旋轉門”機制,讓不同性質之間的人員得以交流,使人才結構得以更新重組。二是要創新檔案智庫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加強青年檔案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校檔案智庫更應充分利用教學與科研平臺,圍繞智庫建設設立專門育人機構,制定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與智庫發聲有機結合,為檔案智庫建設和長遠發展造就高端人才。三是要健全檔案智庫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應建立健全以質量績效為導向的智庫成果評價體系,將檔案智庫崗位經歷作為考核評優、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等的優先條件之一,吸引高層次人才主動、自覺投身檔案智庫建設。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