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歷來高度重視古樹名木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工作,把古樹名木管護提升到“綠色文物”的高度來審視,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駛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安順市自開展為古樹名木建立身份檔案工作以來,摸清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掌握了每一株樹木的基礎信息,建立了空間數據庫,并按照一株樹木建立一個專屬身份檔案的“一樹一檔”方式,通過制定專門檔案登記表冊和管理臺賬表格,健全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明確了古樹名木身份檔案內容必須包括樹木的所屬科目、樹齡、地理位置、形態特征、生長習性、生長狀況、保護等級和高清圖片等信息。在實際工作中,安順市還堅持實行檔案信息動態管理方式,規定了古樹名木所轄地區綠化主管部門要定期對古樹名木開展生長現狀分析、病蟲害情況分析、周邊安全隱患分析、立地條件與古樹根系分布情況分析、土壤理化性質分析等工作,調查結束后形成的分析報告、風險隱患提示、反饋意見書等須第一時間納入到古樹名木身份檔案中,同時錄入到全市綠化資源檔案庫中進行統一管理。
在做好全市古樹名木身份檔案管理工作的同時,為便于開展古樹名木長期的監測和研究,普及科學知識,實現古樹名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從2020年4月起至2021年10月,歷時一年半時間,安順市運用大數據技術,依托古樹名木身份檔案基礎信息完成了對百年以上古樹名木的信息編錄,對古樹名木進行電子識別,詳細記錄其樹齡、樹高、管護單位等信息,并將其照片錄入信息系統,制作了二維碼保護牌,讓所有古樹名木擁有屬于自己的“電子戶口”,實現管理保護智慧化。市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樹木的基本信息,并且可以向綠化主管部門隨時反映發現的問題或提出意見建議,通過電子戶口開放式端口搭建起古樹名木管護信息交流平臺,為營造“保護古樹名木全民有責,人人爭做護樹能手,個個爭當愛綠使者”的社會氛圍打下了堅實基礎。
截止到目前,安順市1373株古樹名木已全部完成了身份檔案組建和電子識別賦碼工作,建檔率和識別率均為100%,并全部設立了“古樹名木標識牌”和二維碼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