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各地動態

海寧市檔案館

征集到1936-1937年浙大學子兩本日記

作者:浙江省海寧市檔案館 楊惠琴 來源:中國檔案網 發表時間:2021-12-06 分享到:

近日,長安鎮78歲的退休工人張海武女士向海寧市檔案館捐贈其父親張羽生相關檔案,其中1936、1937年的兩本日記赫然在列。


海寧市檔案館-01.jpg


據張海武介紹,父親張羽生出生于20世紀初的海寧,1935年至1940年在浙大求學,后一直在嵊縣工作。其從1935年在浙大求學期間便開始記日記,至1951年共留下十幾本日記。遺憾的是,父親的日記目前只遺留1936、1937年兩本以及部分1938年的內容。兩本日記封面幾乎相同,裝幀仔細。幾乎每天一記,一年日記長達300頁。

在1936、1937年兩年多的日記里,承載了不少歷史內容。尤其是抗日戰爭爆發的1937年,國立浙江大學在校長竺可楨的帶領下踏上漫漫西遷路程,歷時兩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達貴州遵義、湄潭、永興,堅持辦學七年,譜寫了一部偉大的“文軍長征”史。張羽生1935年至1940年這幾年的浙大生涯,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浙大西遷中度過的。1936、1937年兩年多的日記,則從一個普通見證者的角度,對當時的歷史做了一次生動還原與補充,極具意義。

張海武認真研讀了父親的日記,并對其中涉及抗戰的部分做了標注。“這些都是日寇侵華的罪證,真是句句淚、字字血。”張海武說。因罹患眼疾,即將進入“致盲”階段,她主動聯系了海寧市檔案館,表露心跡,希望通過父親的日記,能讓更多的人知曉這段抗戰歷史。


海寧市檔案館-02.jpg


除兩本日記外,張海武還一并將父親的國立浙江大學的學生證、榮譽證書等悉數捐出,希望父親的檔案得到更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