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檔案館(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聚焦檔案史志工作特色,突出本土味,用“活”用好當地紅色革命資源,用“紅色文化+傳統戲劇”形式,打造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場景,為人民群眾送上了精彩紛呈的黨史學習課堂。
連月來,縣檔案館立足職能,與鄉鎮聯合,依托當地特色文化載體,匠心編排木偶戲,演繹當地已故享受政府紅軍失散人員待遇的張森菊奶奶當年受虐待、逃婆家,參加紅軍鬧革命的故事;傾情打造菇民戲,演繹景寧縣王宅村革命青年王起元在土地革命運動中領導廣大農民打地主斗惡霸,被叛徒出賣,最后英勇就義的感人故事,該劇于日前在景寧公益大舞臺上演,吸引了大批“戲迷”。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和景寧紅色故事相結合,以戲曲的形式承載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借助傳統戲劇與紅色資源交融淬煉升華,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通過創新打造沉浸式黨史學習,讓紅色資源從“靜態”轉化為“動態”,由“抽象模糊”變為“生動具體”,更富有感染力;讓群眾在觀看時更有現場感、親歷感,引導廣大群眾了解景寧革命歷史,感受紅色力量,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別具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
下一步,縣檔案館將持續深挖紅色資源、盤活紅色資源,深入群眾之中,擴大黨史宣傳面,多種方式講好黨史故事,營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濃厚氛圍。創新學習載體,切實為民服務。打造“沉浸式”學習,不斷增強黨史學習的及時性、互動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見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