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要聞

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獨特優勢及實現路徑

作者:黃霄羽 靳文君 管晴瀠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21-10-27 分享到: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3月10日,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陸國強館局長強調,要充分利用館藏檔案資源服務好、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可見,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是當前檔案部門的中心工作。高校檔案專業師生有責任以專業研究助力檔案部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提出建議。

文獻研究表明,關于檔案部門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數量雖然較多,但內容層面僅提及黨史學習教育需要檔案資源支持,既未指明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獨特優勢,更缺乏總結檔案館在黨史學習教育發揮優勢的路徑。為此,筆者結合案例、政策文本和文獻調研,思考檔案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獨具的資源和機構優勢,并提出發揮優勢的策略建議。


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獨特優勢


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目的是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檔案館是保存黨史記憶的寶庫,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筆者立足文獻研究和政策分析,認為這種獨特優勢就在于檔案館兼具真實生動的黨史學習教材與沉浸體驗感的黨史學習場域兩種功能,并且二者可以實現有機統一。

1. 資源優勢:擁有真實生動的黨史學習教材

檔案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學習教材。真實、完整、系統的史料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基礎,檔案正是黨史資料的核心素材,經過系統整理的檔案資源可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真實生動的教材。原因在于:一方面,官方黨史檔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真實寫照,忠實記錄黨史中的人物、時間、地點及事件,感召教化黨史學習對象的內在情感與外在行為;另一方面,民間敘事視角下的檔案資源亦是黨史資料庫的重要部分,其記錄的內容可體現中國共產黨始終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檔案是真實生動的黨史學習教材,檔案館作為集中保存檔案的機構,這種資源優勢是其他機構難以比擬的,體現為3點:

第一,檔案是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國外敵對勢力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做文章,國內少數群體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甚至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現實體現。檔案正是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鐵證。如,針對革命烈士劉胡蘭死因的謠言,山西省檔案館公布了兇手閻錫山部軍官張全寶伏法前的供詞,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歷史虛無主義不攻自破。

第二,檔案是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珍貴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檔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記憶載體,可使我們記住來時的路,在當下緬懷過去,進而展望未來。

第三,檔案是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深刻寫照。如,中央檔案館聯合多部門共同推出《紅色檔案——走進中央檔案館》百集微紀錄片,生動講述檔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多角度呈現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的初心和使命,讓觀眾從檔案中讀懂百年大黨的勝利密碼,感受烈火淬金的精神鋒芒。

2. 場域優勢:富于沉浸體驗感的黨史學習場域

《通知》指出,黨史學習教育要引導廣大黨員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黨對國家和民族的偉大貢獻,深刻感悟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三個“深刻”要求各機關部門打破純理論式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構建更富現場感、體驗感和感染力的學習場域。正如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的場域理論中所述,“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檔案館的場域優勢體現在:

第一,先天具有紅色基因。雖然與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同具文化屬性,但檔案館的獨特優勢在于職能和資源的政治性,可謂先天具有紅色基因。事實上,挖掘檔案記錄的紅色故事,激活檔案蘊含的紅色基因,構建沉浸式場域進行愛國主義、歷史和科學知識教育已是檔案館的常態活動。如,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檔案局、檔案館聯合主辦的“建黨百年 初心如磐——長三角紅色檔案珍品展”全景式展示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使命,歷經千難萬險,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壯闊圖景。

第二,基于豐富館藏布置多種場景。“各級綜合檔案館是黨和國家歷史變遷的記錄者、保管者、守護者、傳播者,保管著各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檔案”,借助不同種類珍貴檔案布展或布置場景,可以還原歷史事實、發揮文化感召力,使黨史學習教育效果更加生動直觀。如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的“建黨百年 初心如磐——長三角紅色檔案珍品展”展出近500件檔案珍品,現場觀展的感染力非同一般。

第三,富于交互體驗感。數字影像、VR及AR等技術可深化檔案敘事方式,打造“在場”的交互體驗模式,使公眾感知黨史檔案背后的故事。如,中央檔案館公布的“開國大典彩色視頻”讓觀眾仿佛親臨盛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宣告激蕩于每個觀影者的心中。檔案館基于內容資源優勢,借助技術打造的交互體驗感可能是在其他場域學習黨史難以媲美的。

總之,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獨特優勢是集資源與場域優勢于一體。與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相比,資源的政治屬性和機構的政治職能更加突出;與黨政機關、黨校等機構相比,檔案館因為有資源優勢,現場氛圍和體驗感更勝一籌。鑒于此,檔案館應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排頭兵”。


發揮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優勢的路徑


筆者調研中國檔案網、中國檔案資訊網以及各地各級檔案館官網,搜集自2021年1月1日起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相關新聞,截至8月20日,共采集167則業界動態。筆者借助案例梳理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經驗,印證上述優勢,認為檔案館應當且能夠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力軍”;共享資源、開放場館、開展活動即是發揮檔案館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獨特優勢的三大路徑。

1. 共享資源,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與黨校等機構相比,檔案館的優勢在于擁有數量豐富、政治性強的檔案資源。正如徐擁軍教授在《挖掘檔案價值 讀懂百年黨史》一文中所述:“在黨的歷史文獻中,檔案是最為真實的記錄,真實地見證了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光輝歷程,折射了百年黨史的歷史記憶,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黨史記錄的材料之真、黨史傳承的事實之真、黨史研究的證據之真。”發揮資源優勢,筆者建議檔案館需通過共享資源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各領域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落地。

當前,各檔案館已積極開發館藏資源,成果豐碩。有的深挖檔案中的黨史內容,以接地氣、親民的影視化形式推廣黨史宣傳教育。如,浙江省檔案館推出講述“紅船精神”的《跟著檔案去旅行》節目,從不同角度呈現共產黨始終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有的積極出版編研成果,將零散的檔案信息組織序化。如,江蘇省徐州市檔案館推出“百年歷程 紅色記憶”專題黨員管理手冊,以書籍展現地區紅色記憶,作為黨史學習的重要教材。有的舉辦紅色檔案展覽,以檔案原件講好中國故事。如,重慶市檔案館舉辦“重慶記憶——近代以來的重慶發展變遷”陳列展,以豐富的革命歷史檔案文獻和影像資料展示黨的發展歷史,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臺。可見,檔案館立足資源優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需求向公眾開放檔案、開發成果,用史實發聲,通過資源共享和整合,實現從“檔案庫”升級為“思想庫”。

各地檔案館積極為學習黨史提供資源支持,成就值得肯定。筆者建議,檔案館在后續工作中,可以公開更多與各領域業務工作密切相關的黨史資源。如今,已有部分企業結合業務工作征集黨史檔案。如,國家電網公司公開征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重要檔案資料,以及中國電力工業發展140周年、國家電網公司成立20周年相關檔案。也有機關單位組織職工參觀檔案館舉辦的主題展覽以加強黨史教育。如,寧夏公安廳組織黨員民警、輔警前往寧夏回族自治區檔案館參觀展覽,接受紅色洗禮。無論是開展征集還是組織參觀,都反映出各行各業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存在迫切的檔案需求。對此,檔案館可以繼續深挖館藏檔案中的紅色資源,結合各領域業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展現各行各業在黨領導下的發展歷程,講述各領域先進人物的模范故事,讓檔案成為黨史學習與業務工作的連接紐帶和融通橋梁,以更具針對性的檔案服務讓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

2. 開放場館,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

基于檔案館的場域優勢,筆者建議積極開放場館,建成黨史學習主要教育基地之一,實現檔案館政治功能與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可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積極接受單位集體的預約,主動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如,福建省檔案館積極建設全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教育基地和實踐基地,被福建省委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省直4個參觀學習點之一,已有168個團隊共計3.5萬人先后到館參觀。又如,江西省檔案館被江西省委宣傳部列入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可見,檔案館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可成為本地各級機關單位黨史學習教育的基地。

第二,主動向公眾開放特定區域,建成紅色教育基地。免費開放的檔案館已成為向公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如:北京市檔案館新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展覽“檔案見證北京”,通過沉浸式體驗,直觀展示北京歷史,讓公眾追尋紅色記憶;青海省西寧市檔案館舉辦首期“檔案館開放日”活動,公眾可參加黨史系列講座和參觀“西寧的歷史與發展”主題展,學習黨史知識。兩個檔案館的適度開放充分發揮了檔案館在服務中心大局和群眾政治文化生活的作用,提升黨性的同時,也培育了公眾的檔案意識和素養。

基于已有實踐,筆者建議,檔案館需主動開放場館,打造更具沉浸體驗感的黨史學習教育場域,為黨史學習教育貢獻專業力量,成為黨史學習的“主陣地”。各級檔案館應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優勢,開放特定區域,吸引公眾走進檔案館的黨史課堂。在此基礎上,檔案館可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既舉辦黨史主題的固定展覽,又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某一時期的中心工作開展紅色教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胸襟和視野融入民眾的政治生活,在全社會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熱潮。

3. 開展活動,發揮檔案館政治和歷史文化功能支持黨史學習教育

檔案館兼具政治和歷史文化功能,筆者建議檔案館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發揮自身政治和歷史文化功能,以達到實施思政教育和普及黨史文化的雙重效果。

第一,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服務黨史學習教育。部分檔案館立足豐富的黨史資源,打造針對學生的黨史課堂,提供校外思政教育。如,天津泰達檔案館開展“聚焦建黨百年,檔案見證區史”體驗活動,讓學生走進檔案館學習區史。部分檔案館吸納學生參與檔案工作,將思政教育與檔案教育結合。如,山東省日照市檔案館開展“讓歷史告訴未來”社會實踐,招募學生志愿者,開設公益講堂,由檔案專家普及檔案知識。此外,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學院)選派多名優秀學生赴中央檔案館實習,讓同學們對黨史、國史有更多了解,激發其愛國情懷和專業使命。上述課外實踐活動已成為檔案館面向學生開辟的黨史教育第二課堂,能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為建設祖國貢獻青春力量,充分發揮了檔案資政育人的作用。

第二,全面普及黨史知識,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各級檔案館立足于歷史文化功能,面向社會開展慶祝建黨百年系列宣傳活動。如,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檔案館以館藏榮譽檔案為主體,在報紙和公眾號開展“駢邑檔案·臨朐名片”展示活動,已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臨朐縣取得的31張“國字號”名片。又如,福建省泉州市檔案館全面開展建黨100周年“紅色檔案”系列活動,涵蓋紅色檔案專項征集、專題展覽、紅色檔案采風宣傳、公眾號專欄、口述檔案采集和名人檔案建檔等活動。立足檔案的黨史宣傳活動用檔案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以真實歷史打動人心,履行了檔案館宣傳“四史”職責,充分發揮出其歷史文化功能。

基于上述實踐,筆者建議檔案館開展兼具政治性與文化性的黨史宣傳教育活動,以彰顯服務中心大局的擔當與作為。首先,檔案館需明確政治站位,立足“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能,堅持檔案工作的政治屬性,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舉辦黨史教育活動。其次,檔案館應開發親民樂民的黨史教育活動,以檔案視角做黨史知識的通俗化解讀,真正實現黨史知識的全面普及,讓黨史學習融入公眾日常生活,以先進文化惠及民眾。總之,檔案館需突破“政治性與文化性互斥”的認識誤區,既突出黨史教育活動的政治性,又兼顧文化性,讓資源優勢和場域優勢形成合力,保持政治功能與歷史文化功能均衡統一,通過全面科普黨史知識提升全民政治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檔案館對修好黨史學習這門功課至關重要。為此檔案館應抓住機遇,發揮檔案資源政治屬性優勢及政治職能優勢,提供真實生動的黨史學習教材,打造具有沉浸體驗感的黨史學習場域,實施共享資源、開放場館、開展活動的策略,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持續貢獻專業智慧。


[本文系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檔案館服務創新策略”(項目編號:2021-R-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