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頭市檔案館開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郭彭飛口述歷史采集工作,采集到口述音像資料112分鐘。下一步,包頭市檔案館將繼續征集扶貧干部的工作照片、音頻、視頻、手稿和實物等檔案資料,以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的視角,還原以熱血赴使命的奮斗歷史,記錄以行動踐初心的時代記憶。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為什么我們能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什么是脫貧攻堅精神,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蘊含在檔案之中,就埋藏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的記憶里。駐村工作五年間,包頭市土右旗將軍堯鎮武大城堯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郭彭飛用真心換民心,他入戶走訪談話,精準掌握每一戶居民的基本狀況,真誠溝通為老百姓答疑解惑,贏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用熱心暖民心,將“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認認真真辦好”作為自己的工作原則,建立“跑腿服務站”,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他用誠心聚民心,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選樹群眾身邊的致富帶頭人和脫貧示范戶,通過講好武大城故事,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凝聚起創業致富的磅礴力量,實現了村內貧困戶全面脫貧和綠色發展。
包頭市檔案館將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方針、重要決策,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檔案收集工作,記錄留存偉大奮斗歷史,匯聚民族復興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