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做好扶貧檔案移交進館工作,真實記錄和見證黨帶領人民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成就,臨淄區檔案館主動作為,積極擔當,全面完成全區扶貧檔案的進館工作,接收22家鎮、街道辦和機關單位的文書檔案11733件,其中扶貧項目檔案466卷、16345件,建檔立卡類檔案2040卷,紙質檔案數字化副本96212頁,數碼照片272張進館,完成了高質量建成扶貧檔案專題數據庫的目標。
一是提前介入,做好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時間跨度長,牽涉部門多,且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較多,形成的文件材料繁多且雜亂。區檔案館與區扶貧辦多次溝通對接,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的要求與工作實際,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類扶貧檔案的負責機構和責任人,加強組織領導,確定各類扶貧檔案的處置辦法和流向,建立起體系完備、責任明確、監督有力的工作機制。
二是統一部署,集中指導。區檔案館與區扶貧辦聯合召開“臨淄區脫貧攻堅檔案工作動員會”,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12家鎮、街道辦參加會議,會上對扶貧檔案工作進行了規劃部署,確定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人員進行歸檔整理的方針,區扶貧辦工作人員對扶貧檔案的重要性、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進行了強調,區檔案館工作人員對扶貧檔案的歸檔流程、規范要求、收集范圍進行了重點講解,以保證歸檔的扶貧檔案能夠全面、形象、真實、完整的記錄扶貧開發全過程。
三是積極協調,督促有力。因扶貧開發工作牽涉部門較多,人員調動等原因,扶貧檔案在收集之初即困難重重,區扶貧辦、區檔案館扶貧檔案工作負責人積極溝通聯絡,建立“臨淄區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群”,使其充分發揮“橋梁”的作用,確保各相關單位扶貧檔案應收盡收,應歸盡歸。同時區檔案館工作人員全程靠前指導,確保歸檔的檔案整理規范、有序,電子目錄著錄和數字化掃描符合國家、省、市數據規范化要求,督促各單位按時完成任務,最終電子目錄于6月底前移交市檔案局,檔案于9月中旬全部移交進館,提前6個月完成任務。
收集好、保存好扶貧檔案只是第一步,如何管理好、利用好扶貧檔案,充分發揮其存憑留證、資政惠民的作用會是今后的工作重點。區檔案館會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深刻認識扶貧檔案的重要意義,有效開發扶貧檔案數據,實現共享共用,發揮其接續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