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婚姻檔案、破產企業檔案、知青檔案等民生領域查檔需求量日益增多,查檔便捷性的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湖州市檔案館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為契機,將學黨史和辦實事融會貫通,多措并舉,優化查檔方式,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檔案查詢服務。
一是服務“零距離”。全市各級檔案館實現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中心查檔服務代辦點全覆蓋。群眾只需要持個人身份證,就近在便民服務中心查詢到自己的檔案信息,并就地出證,實現了“百姓查檔不出村”。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折頁、舉辦流動展覽等方式,向群眾宣傳檔案查閱利用的相關知識,讓群眾知道去哪里查、怎么查。加大培訓力度,對代辦點工作人員進行檔案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服務群眾查檔需求能力。加大民生檔案資源征收力度,實現應收盡收、應歸盡歸,進一步夯實服務民生需求的資源基礎。在此基礎上,區縣檔案館將查檔利用服務嵌入各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為群眾辦實事發揮檔案的作用。
二是查檔“零跑腿”。用數字技術賦能查檔服務。圍繞數字湖州建設目標,扎實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全市6家綜合檔案館全部完成省級以上數字檔案館創建任務,401家基層檔案室100%達到數字檔案室標準。全市館藏永久紙質檔案數字化率達91.5%,館藏民生檔案數字化率達93.3%。牢固樹立“大檔案、大平臺、大服務”理念,建設完成“湖州市數字檔案資源共享平臺”,實施查檔服務延伸工程,建立健全館際檔案資源共享機制。市區縣都建成了涉及婚姻、山林定權、房產等23個民生專題數據庫,共享條目393.25萬條,全文245.9萬件,實現全市民生檔案資源的共建共享,真正達到“讓檔案數據多跑路,群眾查檔零跑腿”。
三是取件“零見面”。在線下查檔基礎上,市檔案館實施“網上辦”“掌上辦”改革。充分利用“浙江檔案服務網”“長三角跨館查檔平臺”“浙里辦APP”“湖州檔案”微信公眾號“掌上查檔”模塊等載體,確保2小時響應、24小時回復。群眾登錄網站、APP后實名注冊,填寫查檔登記單,詳細描述查檔內容,并選擇電子郵件發送、寄掛號信、EMS快遞等利用方式,完全實現“零見面、零跑腿、高效率”服務。
目前,全市共有73個鄉鎮(街道)、921個行政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設置檔案查詢代辦點,實現檔案查詢代辦點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查檔7264人次、提供檔案448022卷(件),為湖州加快趕超發展貢獻檔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