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湖州市檔案館館藏中,有一份周恩來寫給中宣部的信件,內容如下:“希望解放軍討論南潯鎮(吳興吳江之間,在太湖南岸)劉氏嘉業堂藏書樓,特予保護,以重文化。”
周恩來指示保護嘉業堂藏書樓書信
這封信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事情要從信件中提到的嘉業堂藏書樓講起。嘉業堂藏書樓位于湖州市南潯鎮。南潯在清代出現了許多做絲綢生意起家、富可敵國的富商大賈,人們以象和牛來形容他們的財富數量。1000萬兩以上者稱為“象”,500萬兩到1000萬兩者稱為“牛”,足可見他們的富足。而嘉業堂藏書樓的主人正是“四象八牛”的劉鏞之孫南潯首富劉承干。嘉業堂藏書樓占地20余畝,始建于1920年,歷時4年竣工,因溥儀所賜“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嘉業堂藏書樓鼎盛時期,藏書有50萬卷、17萬冊左右,包括宋元時期精槧149部、《永樂大典》珍貴孤本42冊、《四庫全書》原稿150冊,還有鎮志、縣志、府志等各種地方志1200余種,3.3萬余冊。嘉業堂藏書樓還聘請專家利用紅梨木書版刻印書籍,包括《嘉業堂叢書》《舊五代史注》《八瓊室金石補正》等,共約3000卷,而紅梨木書版也有3萬余塊。
嘉業堂藏書樓之所以受到周恩來的重視,與一次座談會有緊密關系。1949年5月初,解放軍已經開始南下解放江南,周恩來召開文物界、學術界人士座談會。與會人員包括藏書大家鄭振鐸、趙萬里等,他們在座談會上提到嘉業堂藏書樓的價值和保護問題。鄭振鐸對這些藏書了如指掌,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主持收購嘉業堂藏書樓的藏書,并對藏書給予高度評價,而趙萬里等人也十分清楚嘉業堂藏書樓藏書的價值。在聽完大家的提議后,周恩來十分重視,命令部隊保護嘉業堂藏書樓。這件事在《周恩來年譜》中也得到印證:1949年5月7日,周恩來致信中宣部,要保護好南潯鎮劉氏嘉業堂藏書樓。
1949年6月下旬,剛剛建立的中共嘉興縣委接到省委、地委轉來的周恩來的電報,要求派部隊保護嘉業堂藏書樓,防止敵人破壞。當時湖州與嘉興同屬浙江第一專區,但湖州沒有地方武裝,因此,省委、地委將周恩來的電報轉給嘉興縣委。縣委書記楊明和縣委副書記兼嘉興獨立營政委沈如淙經過商議,決定派第一連前往保護嘉業堂藏書樓。二人率領第一連星夜兼程,從嘉興趕到湖州南潯。第二天,楊明和沈如淙仔細察看了嘉業堂藏書樓,并對保衛工作細節問題進行部署。當時,部隊就住在嘉業堂藏書樓東邊的小蓮莊,這里也是劉家家廟所在地。部隊竭盡全力保護嘉業堂藏書樓的安全,盡職盡責,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部隊進駐后,當地的土匪特務仍然企圖伺機瘋狂破壞。就在部隊進駐嘉業堂藏書樓的第三天下午,連隊文書沈向榮在嘉業堂藏書樓通向市區街道的弄堂口,遭到兩名土匪的突然襲擊。他們直接撲向沈向榮,想要搶奪沈向榮的槍支。沈向榮奮起反抗,與土匪展開搏斗。土匪見搶槍不成,立即向沈向榮連開數槍,將其當場打死。第一連戰士聽到槍聲后,立即出動追捕土匪。在農會干部和群眾的幫助下,兩名土匪當天就被抓獲,并被關押在一間靠河的民房內。夜間,一名土匪企圖跳窗逃走,結果被河水淹死。另一名土匪被押送至獨立營營部,報經上級批準后處決。烈士灑血衛典籍,嘉業堂藏書樓最終完好地保存下來。1949年8月,因第一連要執行剿匪任務,保護嘉業堂藏書樓的任務就交由湖州市政府負責。
解放初期的嘉業堂藏書樓
1951年,劉承干將嘉業堂藏書樓的數十萬本藏書和3萬余塊紅梨木書版全部捐獻給浙江省圖書館。如今的嘉業堂藏書樓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已經成為著名的景點。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還在訴說著周恩來同志關愛嘉業堂藏書樓的點滴往事,講述著烈士為執行黨的任務、保衛嘉業堂藏書樓而獻出年輕生命的故事。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