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北省谷城縣檔案館爭取主動,強化與縣組織部、宣傳部、文旅局、教育局、文聯、融媒體、老促會等部門聯合,念好立、亮、活、火、旺“五”字經,不斷挖掘開發紅色資源,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亮點進行打造,實現了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為黨組織黨史學教引領社會各界學習黨史,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夯實了基礎。
“立”字當先,讓紅色資源可循可觀。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動員會后,谷城縣檔案館為將紅色資源“立”起來,一是系統整理摸底,梳理歸類、挖掘搜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谷城紅色資源,歷經一個多月,編纂出版了《初心如磐、偉大征程——建黨百年谷城百件大事》口袋書,并將中共黨史百年和谷城黨史百年對照表融入其中;協助老促會編纂出版了《谷城革命老區發展史》;協助縣委宣傳部編纂出版了《谷城抗疫記——谷城縣全面抗擊新冠肺炎紀實》等黨史讀本;二是建立革命文物檔案資料,落實了革命文物“一處一策”工作機制,谷城縣檔案館組織人力深入鄉鎮村組,進行宣傳說教,要求各地加大紅色文物保護,改善文物周邊環境,提升革命文物保護水平,做到紅色資源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敘,有情可抒;三是發文倡導,推行紅色基地申報,激勵各地全面落實“一處一策”工作機制,加大紅色基地教育管護,達標升級紅色教育基地。
“亮”字緊隨,讓紅色資源入目入心。為將各個歷史時期的紅色人物、紅色故事、英雄事跡入目入心,得以傳播,激勵人們知古今,明其目,悅其耳,曉其道。谷城縣檔案館組織專業團隊走訪親歷者、見證人,收集整理實物史料,協助編纂《烽火青春老兵情》;組織編纂《谷城脫貧攻堅口述史》;組成專班編纂并巡回舉辦“百年征程 初心如磐——慶祝建黨百年谷城史料圖片展”;借助今日谷城、云上谷城等網絡平臺,開通線上閱讀;借助QQ平臺、微信平臺,開通每日一讀,促成紅色資源無限傳播;深挖館藏,拍攝了《慶祝建黨百年,檔案背后的紅色故事》微視頻在當電視臺、融媒體網站播出。
“活”字躍起,讓現有資源生動活潑。近幾年,為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谷城縣有三處被命名為市級紅色教育基地,有四處被命名為縣級紅色教育基地,近期,經申報、考察考核,又有兩處被命名為縣級紅色教育基地。為了讓紅色教育基地“活”起來,該館一是派出人員人點審視,對教育基地的館藏展示文物進行審查;二是對展示內容進行訂正;三是結合黨史宣教活動幫扶一批講解員;四是將尚未展示的故事予以補充。確保展示的人物事跡、英雄故事鮮活,有可讀性和教育意義。
“火”字壯身,讓遺漏資源速速歸“家”。為更好地充實紅色寶藏,讓紅色基因傳承火起來,2020年年底,該館借助向建黨百年獻禮之機,向社會發出了《關于向社會公開征集建黨百年檔案資料》的公告。幾個月來,在谷城人民(谷城籍友人)的支持下,征集黨史文物數百件。其中,有老促會捐贈的《谷城縣革命老區發展史》藏書;老促會原會長周明璧的“家藏三寶”——“全國優秀老區工作者”綬帶、中國老促會成立2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思源功勛獎章”和榮譽證書;陳武先生捐贈的老字號招牌——陳同興號京洋廣貨蘇松布和李興成老人從收購站采購的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再版的七大“中國共產黨黨章”;“七一”前夕,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兼武漢市工商銀行行長王鐵生(谷城籍)家人,省工商銀行組織部長涂麗,又將王鐵生生前留下的大量珍貴檔案資料和各類圖書全部無償捐贈谷城縣檔案館。
“旺”字生效,讓紅色資源顯能生效。富足的館藏資源,形式多樣的開發資源為谷城黨史學教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學教活動“旺”起來,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谷城縣檔案館協助文旅局、教育局、交通局等單位開展了對優秀講解員培訓工作,同步組織開展紅色文藝作品、演藝作品和“紅色旅游進校園”活動;借助網絡平臺推出一批短視頻、快閃、抖音等作品;設計紅色旅游線路,將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等紅色地標,以鮮明圖標標注在地圖上,傳播到開展活動單位,引導開展活動,形成紅色旅游的熱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