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相繼建立和各項工作的開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條件基本具備了。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開幕。共13名代表參加會議: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著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大會。會議由張國燾主持,毛澤東、周佛海擔任會議記錄。由于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擾,會議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進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選舉陳獨秀擔任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歷史選擇和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1.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開幕。
圖為會議舊址。
2.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內景。
3. 上海博文女校舊址(原白爾路389號)。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部分代表
曾以“北京大學暑期旅行團”的名義住宿在這里。各地代表還在此聚會和活動。
4. 李達(1890-1968),湖南永州人。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5.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6.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武漢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7. 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人。武漢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8.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長沙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9.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寧鄉人。長沙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0. 王盡美(1898-1925),山東諸城人。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1. 鄧恩銘(1901-1931),貴州荔波人,水族。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2. 張國燾(1897-1979),江西萍鄉人。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3. 劉仁靜(1902-1987),湖北應城人。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4. 陳公博(1892-1946),廣東乳源人。廣州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5.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旅日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中共一大代表。
16. 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黃岡人。受陳獨秀委派參加中共一大。
17. 馬林(1883-1942),荷蘭人。作為共產國際代表之一出席中共一大。
18. 尼克爾斯基(1889-1938),俄國人。作為共產國際代表之一出席中共一大。
19.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起草和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俄文打印件(部分)。
20.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起草和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俄文打印件(部分)。
21.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共產黨向共產國際報告了大會的情況。
圖為報告的俄文打印件(部分)。
22. 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的俄文打印件(部分)。
23. 1929年12月31日董必武寫給何叔衡的信,信中回憶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