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市海淀區檔案館全面落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部署要求,大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五性”需求,立足檔案工作實際,通過多種形式不斷優化查檔利用服務,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切實將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優化跨館利用服務機制,群眾查檔實現“異地辦理”
持續推廣“一網通辦”,主動與各省、市、縣檔案館開展館際合作,建立民生檔案跨館異地服務機制,打破檔案利用的地域限制。達成合作后,群眾只需在當地檔案館提交相關材料,通過審核后,海淀區檔案館即可提供相應的查詢利用服務。截至目前,與區館達成合作的地市級以上檔案館已正式突破100家,覆蓋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背景下,區館優先開展京津冀地區民生檔案跨館利用工作,與北京市各區、天津市各區及河北省各地級市檔案館的合作已實現基本覆蓋。依托跨館利用服務機制,區館共提供檔案跨館異地利用服務28人次,真正解決了群眾異地利用檔案的難題。
共享婚姻檔案數據資源,群眾查檔實現“就近辦理”
婚姻檔案是區館利用率最高的民生類檔案,為實現“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的目標,區館優先將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檔案進行數字化,并通過政務云平臺與海淀區民政局進行了婚姻檔案數據共享,群眾補辦婚姻證明可就近在海淀區婚姻登記處辦理,無需再到位于海淀北部的區檔案館調取原始登記材料。截至目前,區館通過數據共享已提供檔案利用服務18262人次。此外,依托北京市民生檔案跨館利用平臺,全市各區檔案館實現部分民生檔案數據互聯互通,群眾可就近向非檔案所在地檔案館提出跨館利用申請、就地查詢,進一步暢通了高效快捷的服務通道。
加強科技手段運用,群眾查檔實現“線上辦理”
緊跟科技發展步伐,聯合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依托海淀區統一政務服務App“海淀通”,開設“檔案查詢”業務專區,提供婚姻檔案、知青檔案、農村宅基地檔案和招工檔案查詢服務。群眾可通過手機登錄“海淀通”App查詢本人有關的民生檔案,并自主選擇“快遞”或“自取”的方式獲取檔案,真正實現了群眾辦事“零跑腿”,目前該平臺已滿足8名群眾的檔案利用需求。
精準服務特殊群體,群眾查檔實現“上門辦理”
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關鍵在于“實”字。在實踐中,針對部分既無法到現場實地查詢利用也不能通過線上進行遠程操作的特殊群眾,區館專門開通了上門服務,工作人員親自前往當事人家中核實有關信息,并將所需檔案送到當事人手中,切實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同時提升了服務的“溫度”。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下一步,海淀區檔案館將繼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提升為民服務實效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指標和推動檔案工作的強大動力,認真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