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魚山島,分為大、小魚山兩島,形如一條遨游大鯊,占地面積8.44平方公里,地處舟山群島西北部、岱山縣西北部的火山列島,距岱山本島8公里,距洋山深水港26公里,距寧波鎮海80公里。大、小魚山島是我國南北海運的中點區域,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型城市,具有十分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2017年,舟山綠色石化基地項目正式落戶魚山島,這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為此,岱山縣檔案部門全力做好魚山島整體搬遷檔案指導接收工作,確保“一號工程”順利落戶魚山島,并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定點高位,貫徹戰略
魚山島的開發建設,事關系列國家戰略在舟山的落地實施,也是新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之舉。因此,全縣上下始終統一思想、齊心協力推進此項工作。
魚山整島搬遷涉及土地10173畝、群眾1370戶(約3400余人)。建設項目正式實施前,須在半年時間里完成魚山整島搬遷工作的啟動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岱山縣檔案部門積極做好魚山島現場指揮部入駐后的文書、工程、照片等各門類檔案的業務指導工作,確保檔案規范化管理,為今后有效并充分發揮檔案的參考價值打下堅實基礎。
精準施策,全程參與
1. 積極謀劃,推進拆遷檔案有序移交
(1)強化組織保障
魚山整島搬遷工作開展之初,縣檔案局就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專項負責的拆遷領導小組,下設指導、拍攝、移交、備份4個專業小組,由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直接牽頭,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同時,建立科室碰頭會、領導小組專題會等制度,每星期各責任科室互相交流工作進度,每半個月由科室負責人向局長匯報工作進度,及時總結經驗,力爭高效推進拆遷檔案移交工作。
(2)推進部門聯動
由縣檔案局牽頭,聯合魚山現場指揮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石化”)召開現場推進會,明確工作任務和屬地責任,落實時間節點,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同時,縣檔案局聯合縣拆遷辦、縣發改局、高亭鎮等責任單位,建立溝通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在整體搬遷工作過程中迅速介入,第一時間了解工作進程,搶占檔案收集整理先機,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3)中堅力量實地指導
縣檔案局選派業務骨干加入縣魚山島搬遷工作組,長期駐扎魚山島,指導整理魚山島搬遷工作檔案,直至拆遷工作正式結束。駐島指導過程中,工作組共收集相關照片、文檔等檔案材料數據近100G。其他業務人員周期性進島,最大限度上保障拆遷檔案整理工作順利完成。同時,通過QQ、微信等平臺建立多個工作群,為持續跟蹤、遠程協助、及時反饋等提供便利,確保業務人員隨時對檔案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從而進一步提高監督指導效率。
(4)業務培訓同步進行
針對大部分檔案業務人員首次接觸拆遷檔案整理的情況,縣檔案局多次邀請省市專家開展拆遷檔案業務培訓,并請專家進行現場示范和答疑,進一步提高了拆遷檔案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同時,縣檔案局還帶領拆遷小組中的檔案業務成員到兄弟區縣檔案部門取經,確保培訓全覆蓋、指導零距離,為下一步規范整理打下良好基礎。
2. 服務民生,促進配套工作穩步落實
縣檔案局緊緊圍繞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工程這一國家戰略項目和民生需求,推出多項服務舉措,促進拆遷配套工作穩步落實。
(1)開展搶拍行動
魚山是一座懸水小島。多年來,魚山島人民勤懇勞作,對外聯系并不多,留下的影像更是少之又少。為真實記錄魚山島原貌,縣檔案局主動深入拆遷一線,對魚山島原貌進行搶拍,留存“魚山記憶”。村口的小賣部、老廠基的城門頭、大磨盤碼頭……一個個珍貴的場景被定格下來。此次搶拍共拍攝風土人情、搬遷工作等照片700余張,為后人了解魚山島留下了寶貴資料。
(2)提供查檔便利
為配合魚山島搬遷工作,縣檔案局提前謀劃,對館藏魚山島檔案進行全面梳理,同時采取“異地查檔、跨館服務”和“雙休日預約查檔”、檔案寄送服務等便民措施,確保群眾查全查準戶籍、婚姻、山林等相關檔案。由于魚山島年代久遠,資料不全,對查閱利用造成了很大困難。記得一位毛姓阿姨因戶口登記錯誤,在縣檔案館里始終找不到她的戶口遷移檔案,縣檔案館工作人員就從庫房搬出所有魚山島檔案,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逐字逐頁地進行翻找,最后終于查到了毛阿姨的戶口遷移檔案。憑著這份關鍵的證明材料,縣拆遷辦為毛阿姨落實了政策,分配了房屋。事后毛阿姨帶著兒女數次來館,就為了表達真摯的謝意。這樣的例子不少。據統計,魚山島搬遷期間,縣檔案館累計接待魚山島查檔群眾800余名,復印相關檔案1000余頁。關鍵時刻,檔案工作發力、給力,為魚山島百姓獲得拆遷賠償起到了關鍵作用。
(3)協同做好資產分配檔案整理工作
針對魚山島搬遷結束后的集體資產貨幣分配問題,縣檔案館協同高亭鎮做好集體資產貨幣分配檔案的審核、鑒定、調整工作。縣檔案館調配出3名工作人員,加班三天三夜,共整理出永久保存檔案4578份,有效保障了涉民檔案的安全。
3. 精準站位,推動檔案服務永不止步
拆遷檔案移交進館后,縣檔案部門始終不放松對魚山島檔案工作的指導監督,常態化開展魚山綠色石化基地的服務保障工作。
(1)持續做好各門類檔案收集、整理業務指導工作
通過實地送課上島、邀請相關人員出島參觀優秀檔案實例等方式,認真抓好魚山文書、照片、工程等各門類檔案的收集整理,推進魚山島基層檔案室規范化建設。
(2)深入開展重點建設項目檔案指導驗收工作
對魚山島相關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年度登記,按照項目進程實施節點把控,嚴格把關檔案管理工作,按規定對完成驗收的工程檔案進行接收進館并安全保存。
成效顯著,任重道遠
2020年,整島開發后,已投入生產的魚山綠色石化基地全景
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系列國家戰略的重要項目。截至2020年年底,基地已使用炸藥2.6萬噸、開山爆破8400萬方、樁基2.9萬根、鋼材52.7萬噸,管道建設總長度4811公里,基地及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59.3億元,基地場地工程累計投資135.1億元。通過縣檔案部門的不懈努力,檔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用得到進一步體現。
1. 抽調業務骨干全力保障
縣檔案局各科室加班加點配合檔案收集整理的同時,派遣科長專職參與魚山島檔案工作長達1年時間,精心做好具體工作的把關和業務指導。
2. 行使執法權力落實檢查
通過檔案執法、檔案年檢等手段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魚山島檔案立卷歸檔工作正常開展。經過指導,自2018年起,魚山島文書、照片門類檔案均已建立,并納入縣檔案工作年檢范圍。工程檔案完成規范化整理,順利通過專項驗收并依法按時移交進館。
目前,縣檔案部門已參與大魚山北部成陸、魚山大橋引橋段工程等魚山島相關項目檔案專項驗收12次,并開展文書、工程檔案專題培訓5次。接收魚山文書檔案10708件、照片檔案1137張,為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建設保存下了珍貴的文字和照片記錄,進一步發揮了檔案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