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東南州印發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推進錦屏文書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寫入其中,體現了對特色檔案錦屏文書的搶救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錦屏文書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境內清水江流域兩岸苗族侗族人民創造和保藏的一種民間文獻遺產,是黔東南州的特色檔案,主要包括山林經營和木材貿易方面的民間契約和交易記錄,忠實地反映了當地各族人民在歷史上對中國混農林業和人工營林業的重大貢獻,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作用,2010年2月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目前,黔東南州民間散存的錦屏文書有50萬余份,在國家檔案局、省檔案局和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有關縣積極開展錦屏文書搶救保護與開發工作,征集進國家綜合檔案館的館藏錦屏文書達21.28萬份。
為加強對黔東南州特色檔案——錦屏文書的搶救保護工作,2018年8月,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文書保護條例》,同年11月29日,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批準了該《條例》,《條例》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黔東南州有史以來第一部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特色檔案而專門頒布地方法規,自此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走上法制化軌道。
現在,黔東南州委、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更加注重對錦屏文書的搶救保護工作,《中共黔東南州委關于制定黔東南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黔東南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都將“推進錦屏文書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構建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的作用”寫入其中,使獨具黔東南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錦屏文書得到更好的搶救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