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傳統的紀檢監察檔案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方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主動融入信息化現代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貴州省紀委省監委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紀檢監察檔案工作是政治工作的職責定位,堅決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采用“大數據+檔案”的思路,建成貴州省紀檢監察數字檔案館(以下簡稱“數字檔案館”),為紀檢監察檔案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數字檔案館建設背景
1. 是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舉措
數字檔案館建設是推進紀檢監察檔案管理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舉措和有效途徑。貴州省紀委省監委以主動適應檔案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為目標,以服務大局、適應改革、確保安全為原則,依托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專門部署檔案信息化工作,主動向科學技術要答案要方法,以信息技術手段破解紀檢監察檔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格依紀依法依規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推動全省紀檢監察數字檔案工作,奮力實現全省紀檢監察檔案信息化工作后發趕超的歷史性新跨越。
2. 是檔案資源集中整合和集約共享的必要載體
數字檔案館是實現全省紀檢監察系統檔案資源集中整合和集約共享的必要載體。貴州省紀委省監委積極探索全省統一的檔案“收”“管”“存”“用”新機制,以保證檔案系統與紀檢監察業務系統數據協同和資源全網共享,提升業務規范性及檔案利用效率。
3. 是實現數據系統和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必然要求
數字檔案館建設是實現數據系統和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必然要求。數字檔案館建設有力推動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系統與業務系統深度融合、與紀檢監察業務流程無縫銜接,實現紀檢監察業務檔案流程模塊化、程序化,形成上下聯動、互聯互通的長效機制,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數字檔案館架構建設
數字檔案館按照省級集中搭建、市縣共享應用的模式,形成了“一網絡、兩中心、三平臺”的架構。
“一網絡”:即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網絡,以數字檔案館為中心,橫向覆蓋省紀委省監委機關各內設部門、直屬單位及派駐紀檢監察組,縱向貫通省、市、縣三級的數字化管理網絡。
“兩中心”:即(1)檔案信息資源數據中心,集中存儲全省檔案數據,分級獨立管理,通過授權進行互聯互通,實現紀檢監察檔案數據大融合;(2)檔案數據備份中心,整體構建基于涉密網絡,通過網絡和人工定期備份,保證整體架構的涉密性和安全性。
“三平臺”:即(1)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接收平臺,實現與綜合辦公系統等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電子文件和數據在線歸檔;(2)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提供涵蓋檔案工作各環節的數字檔案館應用系統,滿足檔案工作人員管理需要,實現檔案管理自動化、網絡化;(3)檔案信息利用平臺,讓檔案信息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充分開發利用,為機關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高效的檔案信息支持。
數字檔案館功能實現
1. 檔案資源“一網集成”
依托全省紀檢監察內網這條“省道”,著力打造檔案數字化的“專用車道”,建設以數字檔案館為中心,縱橫貫通的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網絡,主動探索全省統一的檔案“收”“管”“存”“用”新機制。依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國家檔案局、貴州省檔案局對機關檔案管理的標準規范要求,將不同類型檔案的管理規則、制度、標準應用于數字檔案管理系統中,抓好檔案管理業務工作中的檔案資源和管理制度體系建設。以數字檔案管理系統為核心,從資源管理角度出發,將各系統在業務過程中產生的海量異構系統數據、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充分融合,彌補各信息系統之間的差異,推動檔案管理系統與其他紀檢監察業務系統的動態對接,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多源一致,使檔案管理網絡成為了全省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數據樞紐,實現業務數據協同、系統數據集成和資源全網共享。
2. 數據平臺“一站式”服務
圍繞長期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檔案管理不規范、檔案資料不完整、標準不統一、檔案工作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充分運用檔案數字化技術,全力攻堅紀檢監察機關歷史存量檔案,對省紀檢監察機關恢復重建以來的文書檔案和有關檢查調查類檔案進行數字化掃描,通過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制作檔案復制件,延長檔案信息的存儲時限。堅持“建”“管”齊步走,使近一年來進館的檔案實現“雙套制”保存。依托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接收平臺、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檔案信息利用平臺建設,按照協同配合、優化流程、全程留痕、安全可控原則,利用紀檢監察網絡開展檔案接收、審核、管理、歸類、利用、鑒定等業務工作,并對各環節數據進行嚴格管控,統一歸檔標準,推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數據平臺實現多終端錄入掃描和多網點服務,嚴格依據申請授予權限,實現“一站式”調取,極大提高了電子檔案立卷歸檔質量和利用效率。
3. “智能化”管存用
堅持底線思維,按照國家和貴州省有關信息和網絡安全管理規定,完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在確保安全、保密的基礎上,通過身份認證、授權管控、訪問控制、安全審計、交換控制等安全技術手段,確保檔案數據與信息的安全。同時,針對電子文件利用服務定制脫機文檔安全策略,包含服務器驗證策略、計算機設備訪問控制策略、時效控制策略等,實現在脫機的情況下系統仍能夠對文檔進行有效的跟蹤和控制,保障檔案利用服務安全,推動數據共享、智能管理。搭建共通共享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通過數據的挖掘分析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實現檔案資源價值充分利用。
數字檔案館建設成效
1. “系統化”治理“痛點”,歸檔管理從“分”到“統”
針對以往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缺乏統一標準,各級主管部門管理分散、脫節,縱向缺乏業務指導、橫向缺乏信息交流的問題,數字檔案館按照“統一系統運行、統一流程模塊、統一管理標準”的理念,將涉及信息著錄、資料整理、格式設置等方面的120余條檔案管理標準,系統整理為在線歸檔的5個步驟、10項操作,搭建了貫通全省紀檢監察系統檔案管理部門和利用部門的工作網絡,實現了對紀檢監察檔案業務工作的統籌調度,形成了上下聯動、互聯互通、協同配合的新型檔案管理模式。
2. “程序化”治理“難點”,歸檔規范從“無”到“有”
針對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缺乏具體歸檔標準的現狀,按照業務工作程序要求,將紀檢監察業務檔案材料歸檔標準系統梳理為4類107項,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在數字檔案館中以模塊形式逐項對應設置,實現了紀檢監察業務類文書、音頻、視頻等檔案入庫、管理、使用流程模塊化、程序化,做到全程留痕,確保紀檢監察檔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3. “信息化”暢通“堵點”,檔案查閱從“慢”到“快”
針對線下審批耗時長、實地翻查效率低、信息檢索不全面等傳統檔案查閱利用中存在的瓶頸問題,數字檔案館將過去的人工操作方式轉變為實時在線運行。通過字段級的權限管理,可根據管控需求控制到目錄級、文件級、字段級,還可按部門、角色、用戶進行授權,支持對不同操作進行權限的設置,如可以分別設置錄入、查詢、瀏覽、下載、打印等權限,采取到期權限自動收回等權限管控手段,保證系統應用安全。通過字符識別的方式實現對檔案內容的全文檢索和精準定位,讓查閱檔案不進庫房、不調案卷、不翻實體,查檔效率明顯提升,檔案查閱辦理效率從之前的30分鐘/件提高到僅需5分鐘/件。
4. “科技化”消除“盲點”,檔案資源從“死”到“活”
針對全省紀檢監察“海量”存量檔案長期分散、沉積、塵封在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檔案管理部門,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的問題,數字檔案館打通全省紀檢監察系統不同地域、部門、單位之間,以及各類業務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有序推動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檔案信息入庫管理,形成可供各級各部門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檔案信息研究、數據比對分析、形勢趨勢研判的“數據池”,努力實現從“倉庫”到“智庫”的轉型。
5. “數字化”化解“風險點”,庫藏檔案從“存”到“管”
傳統檔案存儲方式有因蟲蛀、霉變、臟污、撕裂、水浸、失火等造成損毀的風險,檔案還有遭到變造、篡改、銷毀的風險。數字檔案館通過信息系統加密及認證技術應用、定期備份、磁盤陣列等技術手段,從時間和空間上為檔案疊加了“多重保險”,既通過數字技術防止偽造、篡改、毀損檔案,又有效實現了數字信息的安全保存和重復高效利用,是規范紀檢監察機關檔案管理和利用、防范違紀違法行為的有效舉措。
貴州省紀檢監察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堅持問題導向、著眼未來發展,有序穩步推進紀檢監察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化、標準化,努力為開創紀檢監察檔案工作的新局面,為新時代貴州省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