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攝制組走進縉云縣檔案館進行專題節目的拍攝取材。攝制組一行查考了館藏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縉云縣志》和民國時期《縉云縣續志稿》中記載反映縉云地質地貌、軒轅黃帝、仙都風光等內容,并對縣志記述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局部重點拍攝,以歷代縣志中記載的地理風貌為主線探索縉云風光。
1996版《縉云縣志》中專題記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縉云縣歷史上的九次修志,分別是宋咸淳間(1265~1274)孫友益纂修;明正統五年(1440)樊浚纂修;明萬歷五年(1577)黃季茂等纂修;清康熙十一年(1672)曹懋極纂修10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霍維騰纂修4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令狐亦岱、沈鹿鳴纂修8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湯成列修,尹希伊、余偉同纂18卷,首1卷;清光緒二年(1876)何乃容等修、潘樹棠纂,六年葛華補修《縉云縣志》,16卷,卷首1卷,卷末1卷;民國29年(1940)干人俊編《縉云縣續志稿》16卷。
縉云縣檔案館現收藏有康熙、乾隆、道光、光緒《縉云縣志》和民國《縉云縣續志稿》五套縣志的部分卷目。其中,康熙年間6卷,乾隆年間8卷,道光年間8卷,光緒年間12卷,民國時期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