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政策而爆發的。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1000多名學生和北京十幾所學校的代表,在北大法科禮堂集會,報告巴黎和會的情況,并議決采取愛國行動。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中專學校的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和“還我青島”等口號,強烈要求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并懲辦親日派官僚。5月5日北京各大中專學校學生宣布罷課,并通電各方請求支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學生的聲援和社會輿論支持。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愛國斗爭,此后工人罷工迅速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北洋軍閥政府懾于人民群眾的憤怒和威力,相繼釋放被捕學生、懲辦了親日賣國官僚的職務,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簽字儀式。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其他群眾掀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的全國規模的革命斗爭,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在五四運動中涌現出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新的先進分子。學生成為運動的先鋒,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發起人。工人階級在運動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游行隊伍經過天安門。
2.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大會現場。
3.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集會,
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合約簽字”等口號,舉行游行示威。
4.北京大學學生在街頭演講的情形。
5.五四運動中學生與軍警在爆發沖突前進行交涉。
6.1919年5月4日,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逮捕學生30余名。
7.五四運動中,便衣警察逮捕愛國學生。
8.1919年5月5日《新申報》號外對五四運動爆發情形的報道。
9.1919年5月7日,清華大學學生舉行國恥紀念大會。
10.1919年5月7日,北洋政府為緩和群眾斗爭怒火,將逮捕的學生釋放。
圖為北京大學歡迎被捕同學返校。
11.北京高校被捕學生返校,受到熱烈歡迎。
12.五四運動中印發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
13.五四運動中,上海女學生游行示威。
14.五四時期發行的各種紀念章。
15.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
圖為當時的報道。
16.1919年8月9日,周恩來以“飛飛”筆名在
《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上發表的《敬告日本來華的學生》一文。
17.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
中共中央局秘書毛澤東簽署發布的中共中央第十三號通告,
要求各地黨組織和青年團組織開展活動紀念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