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民生檔案資源建設,拓寬檔案工作服務領域,按照《江蘇省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張家港市檔案館積極推動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整理移交工作。2020年6月,市衛健委、市檔案館聯合制定《張家港市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管理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整理要求以及移交時限,確保張家港市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真實有效、完整齊全和規范整理。張家港市中醫醫院高標準完成1982年至2002年形成的檔案數字化工作,共計6340件,電子條目6340條,全文掃描21381頁,并于2月4日通過市檔案館專項組驗收,進一步豐富了市檔案館館藏民生檔案資源。
《出生醫學證明》是證明新生兒出生狀態、血親關系,申報國籍、戶籍,取得公民身份號碼的重要依據,作為“人生第一證”,它承載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公眾利用率更是逐年增加,是國家綜合檔案館重要民生檔案資源。近年來,張家港市檔案館健全完善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出生醫學證明檔案的專題數據庫,目前市檔案館共接收保存出生醫學證明檔案857卷6340件,并全部納入市民生檔案共享利用服務平臺,市民可就近至各區鎮、村(社區)查閱,實現了出生醫學檔案的資源共享及高效利用,不斷提高“民生檔案服務民生”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