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聚焦區塊鏈行業應用

檔案工作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探索與實踐

——“‘互聯網+政務服務’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廣域數字檔案館體系’中的應用”課題思考

作者:王國才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21-01-16 分享到: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檔案部門與時俱進,對區塊鏈技術應用檔案管理的實踐探索也逐步開展。

研究背景

2018年3月26日,安徽寶葫蘆信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葫蘆集團”)正式向國家檔案局申報“‘互聯網+政務服務’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廣域數字檔案館體系’中的應用”的年度科技項目。4月,該項目被列入2018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計劃,這標志著我國檔案信息化領域的第一個區塊鏈應用課題正式立項,它開啟了檔案工作區塊鏈化的探索之路。

主要研究內容

該課題構思于“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時代背景,提出了“廣域數字檔案館”的概念并將其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象,分別設定了4項研究子課題:

1.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文件去中心化防篡改機制”研究

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機制”的引入,實現電子文件的防篡改,并構建完整的“電子文件去中心化防篡改機制”。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思想——“去中心化”與檔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集中統一管理”之間的矛盾。課題組最初犯了“生搬硬套”的錯,依托OAIS模型的“收”“管”“存”“用”業務環節,分別構建4個區塊鏈節點,然后在這4個節點之間開展“去中心化”的表決。這個思路貌似可行,但是,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這4個業務環節實際都是由人執行的,這意味著每一筆檔案數據的“上鏈”生效都要由不同崗位的人“投票表決”。一方面,這4個業務環節都是有一定專業性要求的,這樣幾乎必然出現“外行否決內行”的局面,除非4個崗位的人都有相同的專業水平,或者都相互“配合”;另一方面,每一筆檔案數據都要經過至少4次共同表決才能完成全生命周期上鏈,這極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負擔。由此可見,將區塊鏈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原理直接套用在檔案管理模型上是不可行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共識機制只是“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用于實現其數據一致性的一種技術層的機制,與應用層完全無關。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本質上就是一種用于數據存儲的數據庫,它通過“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共識機制、序時賬本數據結構、哈希值加密算法等機制構建了嚴密的“防篡改”體系。

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文件法律屬性保障機制研究

在“電子文件去中心化防篡改機制”的有效性得到驗證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電子文件相關法律屬性的認證機制,為電子文件更為廣闊的社會化應用奠定更加可信的技術基礎。電子文件的屬性可以概括為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其中法律屬性主要是真實性和完整性。從原理的角度,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文件的真實性上構建了充分嚴謹的保障機制。而完整性則有賴于前端業務系統的數據結構規范性,以及檔案系統提交上鏈數據的完整性,與區塊鏈無關。

3. “互聯網+政務服務”背景下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架構

一方面,檔案信息化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今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智慧城市”為基本覆蓋區域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都將是檔案信息化的重要背景,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室、企業數字檔案館(室)等節點的互聯互通是“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電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電子檔案完整性法律屬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從“廣域數字檔案館體系”視角,構建完成的“館室一體”“館際協同”區塊鏈平臺,實現電子文件的全生命周期區塊鏈化,對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的檔案信息基礎設施具有關鍵意義。

4.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廣域數字檔案館體系”模型研究

構建基于區塊鏈“去中心化”機制的分布式“廣域數字檔案館體系”,實現“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數字資源”建設及管理和利用的分布化、在線化、實時化,長期保存透明化、集中化,最終實現“數字檔案館”業務模型的跨越式發展。一方面,“廣域數字檔案館”以“智慧城市”為基覆蓋本區域單元,以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室、企業數字檔案館(室)等節點的互聯互通為基本特征,以“城市聯盟區塊鏈”為基本技術平臺,以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數字檔案的商業、民生服務利用為主要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在檔案信息化的實踐過程中發現,數據治理及其體系建設對信息化的成效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潛在影響,是“互聯互通”將要面臨的重大課題。區塊鏈平臺的架構優勢,能夠較好地支撐“廣域數字檔案館”數據治理體系的構建。

取得的成果

2020年6月,寶葫蘆集團在區塊鏈技術的實用性上取得了里程碑性的進展—G6系列區塊鏈應用系統V1.0正式發布。該應用系統以“區塊鏈應用模塊化”為核心思想,區塊鏈的特性可以像模塊一樣與現有系統組裝起來,通過對現有應用系統進行“區塊鏈化”改造,實現“應用不變、數據上鏈、擴展方便、效費比高”的綜合效果。

1. 一個平臺:檔案大數據區塊鏈管理平臺

作為G6系列區塊鏈應用系統的核心,一方面,用于對聯盟/私有區塊鏈、節點、節點關系及其鏈上數據進行綜合管理,相當于數據庫管理系統;另一方面,對上層應用提供數據上鏈、可信認證和查詢等相關服務。

2. 八大場景

(1)數字檔案室區塊鏈應用系統

用于對檔案室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室內生命周期管理”。

(2)館室一體化區塊鏈應用系統

用于對館室一體化(數字檔案室+電子檔案移交接收)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館室生命周期管理”。

(3)數字檔案館區塊鏈應用系統

用于對檔案館館內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館內生命周期管理”。

(4)館際共享區塊鏈應用系統

用于對館際共享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館際利用生命周期管理”。

(5)企業數字檔案館(室)區塊鏈應用系統

通過對企業檔案管理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企業內生命周期管理”。

(6)高校數字檔案館(室)區塊鏈應用系統

通過對高校檔案管理應用場景進行區塊鏈化升級,實現其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上鏈和“校內生命周期管理”。

(7)數字化加工區塊鏈平臺

通過對數字化加工過程的區塊鏈化升級,實現數字化加工過程數據上鏈和“數字化副本生產過程生命周期管理”。

(8)查閱利用與自助查檔一體機區塊鏈應用系統

通過對查閱利用場景的區塊鏈化升級,實現查閱利用過程數據上鏈和“利用生命周期管理”。

對區塊鏈應用的思考

1. 聚焦“如何用”

在過去的兩年中,寶葫蘆集團一直對“區塊鏈是否適用于檔案信息化”這個問題存在困擾。首先,區塊鏈的數據膨脹率那么高,檔案信息化過程又有那么多的電子文件;其次,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而檔案管理卻特別強調“中心化”。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寶葫蘆集團研究人員很快跳出了技術思維局限,而是從戰略思維的邏輯角度進行思考,在眾多領域逐漸“區塊鏈化”的情況下,檔案信息化不可能“自絕于外”。

2. 聚焦“應用(場景的分析)”

區塊鏈終究只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其能否得到有效應用,關鍵在于其抽象的“技術模型”與具象的“應用模型”的吻合程度。換言之,取決于能否“用區塊鏈化的眼光重新理解這個世界”。

(1)技術與管理要分離

區塊鏈是技術架構原理的“去中心化”,不影響檔案管理實踐在管理層面的“中心化”;技術模型和管理模型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

(2)區塊鏈技術適用于檔案工作

只要有數據交換和流動,即“交易”的存在,就有區塊鏈的應用價值;而電子文件的全生命周期,就是數據流動的過程。

(3)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庫”

它首先解決的是數據存儲過程的防篡改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從系統架構層面簡化理解,而且有助于理解“區塊鏈”,數據“無所不在、無所不包”。

(4)技術區塊鏈與業務區塊鏈

單個業務節點(檔案館或檔案室)就可以構建出一個技術意義的區塊鏈,部署3個技術節點滿足“共識機制”的原理要求,進而實現數據防篡改。

兩個以上的業務節點,可以進一步構建起具有業務意義的收、管、存、用、移交/接收過程上鏈的“聯盟鏈”,從而業務區塊鏈演化成一種協同平臺。

(5)業務相關性

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屬于系統底層架構(數據存儲層、持久化層)技術。從這個角度講,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會給用戶體驗帶來特別的變化,是業務弱相關的。但是,另一方面,它至少提供了一種“數據同步機制”,對于保障(館室、館際之間)檔案數據的一致性具有明顯作用。而且,在此基礎上,“智能合約”等應用正在完善,未來在檔案事業上的應用值得探討和期待。

3. 實踐中探索

作為一種新技術,一方面,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還很強(如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等);另一方面,檔案信息化的“區塊鏈化”可探討、可發揮的空間還很多,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完善。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技術,目前已經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而且正在向眾多領域延伸。未來,一些領域的信息系統將基于區塊鏈展開數據交互,可能會形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環境。檔案信息化是這個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一環,“檔案大數據區塊鏈”如何與生態體系中的其他“鏈”有效融合是值得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關注并思考的重大課題。

 

作者單位:安徽寶葫蘆信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