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系列決策部署,把抗擊疫情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采取各種措施做好嚴防嚴控工作。為此,自治區檔案館從1月31日起臨時閉館,但檔案利用工作不斷線,通過來電、來函、來信、特批來館查檔的方式,始終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及時為黨委和政府部門提供檔案,把“為民服務”的重要職責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設置“綠色通道”提供檔案服務民生。據統計,從1月31日臨時閉館至4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自治區檔案館共為153人次提供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其中接待查檔70人次,提供電話查檔83人次,調卷1870件,復制檔案1947頁。
臨時閉館期間,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急需數十份現行有效的黨內法規文件上傳到法規文件業務平臺,自治區外事辦為外交部查找南寧六七學校的照片用于制作禮品贈與老撾,時間緊、任務重,自治區檔案館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防控的同時,快速組織工作人員開展查檔工作,加班加點查找并復制所需檔案,及時精準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部門服務;新冠肺炎爆發,成為社會每日關注焦點,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全國各地對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的支援,自治區檔案館將館藏2003年抗擊“非典”的檔案和1954年長江爆發特大洪水時廣西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檔案編寫成2期《檔案資政》報送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門,主動服務中心工作,獲得領導肯定;一位女士要給房子補辦房產證,兩天內需提交前工作單位的證明材料,一位先生的父親在交通事故中不幸去世,這位先生現與交通肇事者對簿公堂,需在法院協查函發出十五日內找到父親和爺爺奶奶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記信息,兩位利用者心急如焚,第一時間電話咨詢自治區檔案館是否保存相關檔案,檔案館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后找到館藏相關檔案并將情況匯報領導,最后決定為兩位利用者開通“綠色通道”,急事急辦,提供預約到館利用服務,復制所需檔案,解兩位利用者的燃眉之急。
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從2020年4月8日起自治區檔案館正常對外開放,恢復現場查檔利用服務,安全有序地推進檔案利用工作。